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是家庭的精神支柱,他们的健康关乎整个家庭的幸福,然而骨质疏松性骨折如同潜伏在暗处的“杀手”一直悄然威胁着老人的健康,这种骨折常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发生,不仅会带来剧烈疼痛,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了解并积极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是每个家庭为老人健康保驾护航的重要课题,接下来就让我带大家一起去详细地了解一下吧!
一、认识骨质疏松性骨折
(一)发病根源——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罪魁祸首”。随着年龄增长,人体骨骼新陈代谢失衡,骨形成减少,骨吸收增加,骨量逐渐丢失,骨微结构被破坏,骨骼变得疏松脆弱。
(二)高发群体与风险因素
老年人群尤其是绝经后女性,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重点攻击对象”,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骤降,雌激素对骨骼的保护作用减弱,骨丢失加速,此外,患有慢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或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人群,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也会显著增加。
(三)常见骨折部位及危害
1.髋部骨折:这是最严重的类型,常见股骨颈和股骨转子间骨折,髋部骨折后,老人往往需要长期卧床,这会引发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多种并发症,许多老人因髋部骨折长期卧床,身体机能迅速衰退,甚至在骨折后一年内死亡,因此它也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2.脊柱骨折:多表现为椎体压缩性骨折,常因弯腰、提重物等轻微动作引发,患者会出现腰背部疼痛、脊柱变形,严重时影响呼吸功能,导致胸闷、气短。
3.腕部骨折:多发生在跌倒时手部着地,虽对生命威胁相对较小,但也会影响老人日常生活动作。
二、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
科学饮食
钙是骨骼的“基石”,维生素D能促进钙吸收,老人应保证每日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建议每天喝300-500毫升牛奶以及多吃豆制品和海产品,维生素D除了通过晒太阳(每天15-30分钟,避开强光时段)由皮肤合成,还可从动物肝脏、蛋黄、鱼肝油等食物中获取。
适度运动
运动能刺激骨骼生长,增加骨密度,提高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风险,适合老人的运动方式有散步、太极拳、游泳等,老年人可以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和强度,注意避免过度运动受伤。
(三)优化家居
跌倒是老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原因之一,改善家居环境能有效预防跌倒。保持地面干燥、整洁,及时清理水渍、杂物;在卫生间、浴室安装扶手,方便老人起身、站立;为老人选防滑性能好的鞋子;合理摆放家具,保持通道畅通;夜间在卧室、走廊设置小夜灯,确保老人行走安全。
(四)定期检查
建议老人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尤其是65岁以上女性和70岁以上男性,骨密度检测能早期发现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情况,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对于已患骨质疏松症的老人,要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如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降钙素等,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
结束语
守护家中老人的骨骼健康,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一场需要全家共同参与的持久战,我们要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用科学的饮食、适度的运动、安全的家居环境、定期的检查和温暖的陪伴,为老人构筑起坚固的健康防线,让我们用爱与责任,让他们的每一步都走得稳健、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