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肾病综合征,水肿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早上起床照镜子,可能会发现眼皮肿得像桃子;到了晚上,脚踝一按一个坑,严重时甚至连双腿都像灌了铅一样沉重。这些水肿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皮肤感染、呼吸困难等并发症。别担心,只要掌握科学的护理方法,就能有效缓解水肿,让身体更轻松。
肾病综合征导致水肿的原因,主要是身体里的 “过滤器”—— 肾脏出了问题。正常情况下,肾脏能精准地把血液里的废物过滤出去,同时留住蛋白质。但得了肾病综合征后,肾脏的 “滤网” 变得漏洞百出,大量蛋白质从尿液中流失,血液里的蛋白质少了,就像水库的水位下降,水分无法被牢牢锁住,只能 “跑” 到身体组织里,形成水肿。
想要护理水肿,首先要从饮食入手。对于肾病综合征患者来说,“盐” 就像一把双刃剑,吃多了会加重水肿,吃少了又可能导致身体乏力。建议每天的食盐摄入量控制在2 - 3 克,相当于一啤酒瓶盖的量。除了告别咸菜、腊肉等高盐食物,烹饪时少用酱油、蚝油等含盐调料外,还要警惕生活中隐形的 “盐”。例如,许多加工食品如方便面、火腿肠、面包等,为了保鲜和调味,都添加了大量盐分,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此外,还可以尝试用香料、柠檬汁、葱姜蒜等天然调味品来增添食物风味。同时,蛋白质的摄入也很讲究,既不能 “饿着” 身体,又不能给肾脏增加负担。一般建议每公斤体重每天摄入0.8 - 1.0 克优质蛋白质,像鸡蛋、牛奶、鱼肉都是不错的选择,它们就像身体的 “建筑材料”,能帮助补充流失的蛋白质。对于植物蛋白,如豆类及其制品,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少量食用,因为虽然植物蛋白利用率相对较低,但适当摄入也能为身体提供一定营养。
除了饮食,休息也至关重要。当水肿严重时,多卧床休息能让血液更好地回流到心脏和肾脏,减轻水肿。卧床姿势也有讲究,除了在脚下垫个小枕头,让腿部高于心脏水平外,还可以采用半卧位,将上半身抬高30°- 45°,这样既能减轻心脏负担,又有助于肺部气体交换,缓解因水肿可能引发的呼吸困难症状。此外,在休息时还可以经常变换体位,每1 - 2小时翻身一次,防止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导致压疮。但也不能一直躺着不动,当水肿有所缓解后,要适当进行一些舒缓的运动,比如散步、太极拳,这些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抵抗力,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就像开车要控制车速一样,运动也要把握好度。运动时间可以选择在饭后1 - 2 小时,每次运动以微微出汗、稍感疲劳为宜,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水分,最好是温开水,避免饮用含糖饮料。
皮肤护理同样不可忽视。水肿会让皮肤变得又薄又脆弱,就像吹鼓的气球,一不小心就容易破损。所以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轻轻擦拭身体,避免使用刺激性的肥皂或沐浴露。床单、被罩要经常更换,选择柔软、宽松的棉质衣物,减少对皮肤的摩擦。如果皮肤出现瘙痒,千万不能用手抓挠,可以用冷毛巾轻轻敷一下,缓解不适,防止皮肤破损引发感染。此外,还可以在皮肤表面涂抹一些温和的润肤霜,保持皮肤湿润,增强皮肤的屏障功能。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要特别注意观察骨隆突处,如骶尾部、足跟、肘部等部位的皮肤情况,每天进行检查,若发现皮肤发红、发紫等异常,要及时采取措施,如使用减压贴等。
此外,严格遵医嘱用药也非常关键。医生开的利尿剂,就像身体里的 “抽水机”,能帮助排出多余的水分,但一定要按时按量服用,不能自行增减剂量。同时,服用利尿剂可能会导致钾离子的流失,引发低钾血症,患者可以多食用一些含钾丰富的食物,如香蕉、橙子、土豆等。
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水肿护理是一场 “持久战”,需要从饮食、休息、皮肤护理、用药等多个方面细心呵护。只要坚持科学护理,积极配合治疗,就能有效控制水肿,提高生活质量,向着健康的目标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