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认识并科学预防狂犬病

时间 :2025-01-31 作者 :闫理 来源: 北京市社会福利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狂犬病是一种古老而致命的病毒性传染病,至今仍是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挑战。我国属于狂犬病高发地区,虽然近年来通过加强犬只管理、疫苗普及和狂犬病免疫预防门诊的建立,狂犬病发病率已大幅降低,但这并非终局,每年仍有家庭因认知不足或处置不当痛失亲人,因此普及狂犬病科学知识,提高公众防护意识,掌握科学应对策略,对于守护个人和公共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动物源性传染病,主要由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犬、猫等动物咬伤或抓伤所致。当人被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抓伤及舔舐伤口或黏膜后,其唾液所含病毒经伤口或黏膜进入人体,一旦引起发病,病死率几乎达100%。狂犬病潜伏期通常为1-3个月,极少数短于一周或超过一年。临床上最初可能出现发热头疼、乏力、食欲不振,50%-80%原暴露伤口部位会出现痒感、麻木、异常刺痛等特殊症状,随后发展为典型的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极度兴奋、特异性恐水、怕风、咽肌痉挛等,最后进入麻痹期,从躁狂状态转为安静,全身肌肉逐渐失去控制,呼吸微弱,脉搏细快,血压下降,最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哪些动物可以传播狂犬病?

理论上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都对狂犬病病毒易感,但并非所有的哺乳动物对人都有相同的传播狂犬病的风险。根据动物传播狂犬病的风险程度,我国将动物分为高风险、低风险、无风险三类。

高风险:1.犬、猫(包括流浪和家养);2.流浪或野生的哺乳动物,主要包括狼、狐狸、浣熊、獾等食肉哺乳动物;3.蝙蝠(接触即为高风险暴露)。其中犬类是我国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次是猫。被高风险动物致伤后必须进行暴露后处理。

低风险:牛、马、羊、猪等家畜,兔及鼠等啮齿动物。这些动物理论上可能携带狂犬病毒,但实际传播风险很低,家庭饲养可能更低。被低风险动物致伤后是否进行暴露后处置,应根据当地流行情况,一般无需进行,若当地发现有低风险动物不明原因死亡,或发现低风险动物有狂犬病情况,或极度焦虑者,建议按暴露后处理。

无风险:所有哺乳动物以外的动物不传播狂犬病,如龟、蛇、蜥蜴、鱼类、鸟类和昆虫等,被其致伤后属于无风险暴露,无需进行狂犬病暴露后处置。不与外界接触的家养及实验室(不接触狂犬病病毒)啮齿动物也视为无风险。

什么是狂犬病暴露?

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不能确定是否患有狂犬病的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黏膜或者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黏膜直接接触可能含有狂犬病病毒的唾液或者组织。罕见情况下,器官移植或气溶胶吸入也可作为狂犬病的暴露途径而感染狂犬病病毒。

如何预防狂犬病病毒感染?

狂犬病作为一种致死性疾病,一旦发病,目前尚无有效的医学方法可以治疗,所以预防狂犬病病毒感染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主要从传染病传播的基本条件来避免狂犬病病毒的感染。

首先是控制传染源。要有效控制狂犬病传播,最关键的是给动物做好免疫防护,所以我们要文明养宠,定期为家养犬猫接种疫苗,这不仅保护了宠物健康,也为家人和社会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

其次是切断传播途径。狂犬病毒主要通过感染动物的唾液或体液进入人体,所以避免接触高风险动物是我们应重视的预防措施。面对陌生动物,特别是流浪猫狗,应保持安全距离,不主动招惹、逗玩、喂食。野外活动时,避免接触狸、獾、蝙蝠等野生动物,不要探索可能有蝙蝠栖息的洞穴。

最后是暴露后处置。包括暴露后伤口处理、接种狂犬病疫苗及必要时狂犬病被动免疫剂的使用。这是预防狂犬病病毒感染的最后防线。

暴露后紧急伤口处理如何进行?

暴露后伤口处理是狂犬病暴露后预防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越早进行效果越好。正确的处理流程包括:

首先,被狗、猫及其他高风险动物咬伤或抓伤后,我们要第一时间用肥皂水(或者其他弱碱性清洁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彻底冲洗所有咬伤和抓伤处约15分钟,然后如有条件用生理盐水将伤口洗净,最后用无菌脱脂棉将伤口残留液吸尽。这一过程可以机械性清除大部分病毒,同时肥皂水的碱性环境有助于灭活狂犬病毒。如果发生在户外没有肥皂水的情况下,也尽量用矿泉水或流动的溪水冲洗伤口。注意冲洗时应避免挤压伤口,以免将病毒更深地挤入组织内,也绝对不用嘴吮吸伤口。

彻底冲洗伤口后用稀释后的碘伏(0.025%~0.05%)、苯扎氯铵(0.005%~0.01%)或其他具有病毒灭活效力的皮肤黏膜消毒剂(如季铵盐类消毒剂等)涂擦伤口。对于创伤或污染严重的伤口,应在初步处理后尽快就医,由专业医务人员进行彻底的清创处理,必要时进行外科清创术。

完成基础伤口处理后,应立即前往就近的狂犬病免疫预防门诊进行专业评估和处理。由医师根据暴露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和/或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并进行规范的伤口处理。

狂犬病暴露分级标准及处置原则

分级

定义

处置

接触或者喂饲动物;完好的皮肤被舔

清洗接触部位,无需医学处置

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无明显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

处置伤口

接种狂犬病疫苗

单处或者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者抓伤;破损皮肤被舔舐;开放性伤口、黏膜被唾液或组织污染;直接接触蝙蝠

处置伤口

使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

接种狂犬病疫苗

特例

级暴露且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Ⅱ级暴露位于头面部且不能确定致伤动物健康状况者

按Ⅲ级暴露处置

狂犬病疫苗如何接种?

疫苗接种是狂犬病暴露后预防的核心环节,目前我国狂犬病疫苗接种有两种程序。

5针法程序:第0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8天各接种1剂次。

2-1-1程序:第0天接种2剂次(左右上臂三角肌各注射1剂次),第7天、第21天各接种1剂次。

注:第0天表示第一剂疫苗接种当天。狂犬病疫苗接种不分体重和年龄,每剂次接种1个剂量。

对于严重的Ⅲ级暴露,因为接种疫苗诱导的主动免疫需要7-10天才能产生有效抗体,故除疫苗接种外,还需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以提供即时的被动免疫保护。目前使用的被动免疫剂主要有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和单克隆抗体。

狂犬病虽然凶险,不可治但可防,我们通过正确认知、科学防护、规范处理、积极预防,将病毒扼杀在传播的摇篮里,阻断其向人类传染,并最终实现彻底消灭它,为生命构筑坚实的健康屏障。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