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便秘
便秘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主要是以排便费力、排便次数减少、每周排便少于3次,粪便干硬等为主要表现,女性多于男性,以中老年人多见,该病在所有人群中都很常见,发病率为2%-28%,随年龄增长,患病率逐渐增加,老年人群中15%-20%为有便秘症状者。
便秘有哪些类型
一、根据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可分为:
1.器质型便秘:指因直肠、肛门病变等肠道疾病,以及因精神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肠道外疾病,以及使用一些导致便秘的药物等所引起的便秘。
2.功能型便秘:不存在器官的器质性病变,主要因不良生活习惯,如排便习惯、饮食习惯及精神压力等引起的便秘。
二、根据不同病理生理机制,可分为:以结肠部位病变为主的称为结肠慢传输性便秘;以肛门或直肠部位病变为主的称为出口梗阻性便秘;而结肠、肛门或直肠部位病变均有的称之为混合性便秘。
1.结肠慢传输性便秘:指肠道内容物从近端送到远端结肠和直肠比正常人慢,表现为便次减少,每周少于2—3次,大便干结,排便时间延长,结肠传输试验提示:结肠慢传输。
2.出口梗阻性便秘:指粪便通过直肠和肛管时受阻导致的排便困难,表现为便次减少,每周少于2—3次,大便干结,排便时间延长。或者,便意频频,便次增多,大便细软,排便费力,排粪造影提示:有肛门或直肠生理结构的改变。
3.混合性便秘:兼有结肠慢传输性便秘、出口梗阻性便秘的症状。
便秘的原因
1、饮食习惯:饮食缺乏粗纤维、摄入的食物过少、过细。
2、生活习惯:排便姿式不当、经常服用强泻剂及灌肠等。
3、精神因素:包括抑郁症、精神病、神经性厌食。
4、不良作息:睡眠不足、持续高度的精神紧张状态(如长时间打麻将等)。
5、结肠疾病:如结肠慢传输,结肠良、恶性肿瘤,结肠炎症,结肠术后吻合口狭窄等。
6、直肠、肛管出口梗阻:常见有痔、肛裂、直肠前突、直肠粘膜内脱垂、盆底痉挛综合症、会阴下降综合症、先天巨结肠等等。
7、医源性:可待因、吗啡、抗抑郁制剂、铁剂等均可诱发便秘。
8、内科疾病诱发:例如甲状腺功能低下、高血钙症、低血钾症、妊娠、糖尿病等等。
如何预防与远离便秘
多喝水。每日饮水量应在1.5-2L,这样可以增加粪便中的含水量,使大便变软,容易排出。可以在水中加入适量的蜂蜜,有润肠作用,少喝浓茶、咖啡等刺激性的饮料。尤其对于大便干结成球的患者,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调整饮食结构,增加食物中纤维素的摄入。膳食纤维的补充是功能性便秘首选的治疗方法,因膳食纤维本身不被吸收,具有亲水性,能吸收肠腔水分,增加粪便容量,刺激结肠蠕动,增强排便能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麦麸、蔬菜、水果等。多吃纤维丰富的蔬菜和水果,如芹菜、白菜、苹果、香蕉、梨等。避免主食精细,适当吃一些粗粮,如玉米、红薯、燕麦。
多运动,不要久坐不动。适度的运动可以有效促进胃肠道蠕动,增强胃动力,比如跳绳、快走。而且运动时腹肌、肛门括约肌得到锻炼,收缩力增加,也能帮助排便。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每天或间隔一天排便一次。排便时不要玩手机、看书、打游戏,注意力集中,不要增加排便时长。
5.平时可做提肛训练,预防便秘。也可多进行腹部按摩,促进消化道的活动。
6.调节紧张焦虑,缓解心理压力。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心理负担大者易患便秘,所以,放松心情、调节压力也有助于改善便秘。总之,长期便秘,首先要增加膳食纤维和多饮水,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增加运动,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改善便秘。
7.对于身体疾病引起的便秘,或者是严重的便秘,大便带血或粘液脓血便,建议及时前往正规医院检查,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