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眼睛作为人体最为敏感的器官之一,也面临着诸多健康问题的挑战。其中,白内障与青光眼是两种常见且严重威胁老年人视力健康的眼部疾病。早期识别这两种疾病,对于保护老年人的视力、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白内障主要是由于晶状体混浊导致视力下降。在早期,患者可能会感觉视力逐渐模糊,就像眼前蒙了一层薄纱,看东西不再清晰锐利。这种模糊感在光线较强的环境下可能更为明显,比如在阳光下,患者会觉得光线过于刺眼,视物反而不如在光线较暗的室内清晰。此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重影现象,看一个物体时感觉像是有两个影子重叠在一起。夜晚开车时,对对面车辆大灯的眩光会更加敏感,严重影响驾驶安全。
年龄是白内障最主要的风险因素,随着年龄增加,晶状体的代谢功能逐渐衰退,发生混浊的概率显著上升。长期暴露在紫外线环境下,如从事户外工作且未做好眼部防护的老年人,紫外线会损伤晶状体的蛋白质结构,加速白内障的形成。患有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的老年人,由于体内代谢紊乱,血糖波动会影响晶状体的渗透压,导致晶状体吸水膨胀、变混浊。另外,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也可能增加白内障的发病风险。
青光眼分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症状有所不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仅在体检时发现眼压升高。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会逐渐出现视野缺损,比如看东西时,周边的视野范围逐渐缩小,就像从一个大窗户看出去慢慢变成了从一个小洞口看出去。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急性发作时,症状较为明显,患者会突然感到剧烈的眼痛、头痛,同时伴有视力急剧下降、眼红、恶心、呕吐等症状。这种急性发作如果不及时治疗,短时间内就可能导致失明。
遗传因素在青光眼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家族中有青光眼患者,那么其他家族成员患青光眼的风险会明显增加。高度近视的老年人,眼球结构发生改变,眼轴变长,使得房水流出通道相对狭窄,容易导致眼压升高引发青光眼。此外,情绪波动大、长期精神紧张、睡眠不足等也可能诱发青光眼,因为这些因素会影响神经调节功能,导致眼压波动。
老年人应定期进行全面的眼部检查,一般建议每年至少检查一次。眼科医生会通过视力检查、眼压测量、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等多种手段,对眼睛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通过眼压测量,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眼压异常升高的情况,这对于早期发现青光眼至关重要。裂隙灯检查能够清晰观察晶状体的形态,及时发现晶状体是否出现混浊,从而诊断白内障。眼底检查则可以了解视网膜、视神经等部位的情况,有助于发现青光眼引起的视神经损伤。
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要留意自己视力的变化。如果发现视力逐渐模糊、出现重影、对光线敏感度改变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对于有青光眼家族史或高度近视的老年人,更要特别关注自己的视野范围是否有缩小的迹象。可以通过简单的自我测试方法,比如用手遮住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看周围的物体,感受视野范围是否正常,两侧视野是否对称。一旦发现视野有缺失,应立即到医院进一步检查。
除了眼部症状外,老年人还应注意身体其他部位出现的与青光眼相关的症状。如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痛、眼痛,尤其是伴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时,不要只关注胃肠道疾病,要警惕青光眼急性发作的可能。及时到眼科就诊,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明确病因。
白内障和青光眼是老年人视力健康的两大“劲敌”,早期识别是有效防治的关键。通过了解这两种疾病的症状表现、风险因素,积极采取定期眼部检查、自我观察以及关注身体其他症状等早期识别方法,能够帮助老年人及时发现眼部问题,为后续的治疗争取宝贵时间,最大程度地保护视力,享受清晰美好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