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调理:从“不通则痛”到“通则不痛”

时间 :2025-01-25 作者 :陆新燕 来源:广西钦州市中医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的腰部疾病,在中医理论中属于“腰痛”范畴,强调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主要原则,结合热敷、按摩、推拿、针灸及内服中药等多种调理方法,改善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知

中医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归属于“腰痛”范畴,认为其发生主要源于气血运行不畅,经络受阻,导致疼痛不适。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是主要受累的经络,这两条经脉贯通脊柱及腰部区域,一旦气滞血瘀,便会影响腰部功能,使患者感到疼痛、麻木或活动受限。中医理论认为,“不通则痛”,即气血阻滞导致病痛,而治疗的核心便是疏通经络,使气血运行恢复正常。在脏腑辨证方面,腰椎健康与肝、肾、脾的功能密切相关。肾主骨,腰为肾之府,肾气亏虚易使筋骨失养,导致腰部力量不足,进而诱发疾病。肝主筋,若肝血不足,筋脉失于濡养,腰部肌肉与韧带的柔韧性下降,也易加重症状。而脾主运化,负责气血生化,脾虚则影响气血生发,进一步加剧气滞血瘀的情况。因此,综合脏腑调理可有效改善腰部经络受阻的状况。

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调理方法

1热敷疗法

常见的热敷方法包括热盐袋、热毛巾、热水袋、艾叶热敷等,也可以使用具有药效的中药熏蒸或热敷包,如吴茱萸、生姜、川芎等配伍的热敷包,对寒湿阻滞型腰痛效果尤佳。在热敷过程中,温度需适中,避免烫伤皮肤,且每次热敷时间控制在15~30分钟左右,以防过度刺激皮肤而引发不适。热敷在缓解急性疼痛方面作用有限,适用于慢性期的腰痛调理,尤其是寒湿痹阻导致的疼痛,而对于急性炎症期或伴随明显红肿者,则应谨慎使用,以免加重炎症反应。

2按摩疗法

在按摩过程中,常用的手法包括推、按、揉、点、拍等,具体手法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及体质调整,以达到最佳的舒缓作用。然而,按摩力度不宜过重,以免对受损神经组织造成二次伤害。尤其是对于急性期或存在明显神经根压迫症状的患者,应避免过度用力。按摩可以结合药油或活血化瘀的膏药使用,以增强疗效。

3推拿疗法

推拿注重调整脊柱力学平衡,恢复椎体和肌肉的协调性,具体包括推、按、揉、点、捏等,并结合正骨手法,有效调整腰部肌肉的紧张状态,改善因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神经受压问题。尤其是对于因腰肌劳损、气滞血瘀导致的疼痛,推拿能起到显著的缓解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推拿应由专业人士操作,避免不当用力造成椎间盘突出加重或神经损伤。对于伴随严重神经压迫的患者,推拿不宜过度施压,应结合其他治疗手段综合调理。

4针灸疗法

针灸主要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疏通经络,缓解疼痛和炎症反应。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常选取的穴位包括肾俞、腰阳关、命门、阿是穴、环跳、大肠俞等,结合毫针或电针治疗,以增强刺激作用。针对寒湿阻滞型的腰痛,可以配合艾灸,以温补阳气,散寒通络,提高治疗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针灸的刺激强度应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调整,尤其是体质虚弱者或初次接受针灸治疗的人群,应循序渐进,避免强刺激导致不适。

5内服中药调理

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强调辨证施治,对于气滞血瘀型,可选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如桃仁、红花、川芎、当归、丹参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神经压迫;对于肾虚型,可选用补肾壮腰的方剂,如杜仲、续断、熟地黄、鹿角胶、骨碎补等,以增强腰部力量,改善脊柱稳定性;对于寒湿型,可用祛风除湿、温经散寒的药物,如羌活、独活、防风、细辛、桂枝等,以驱散寒邪,缓解疼痛。在具体用药方面,常用的中成药包括根痛平颗粒、腰痛宁胶囊、独活寄生丸等,能够综合调理脏腑功能,改善经络气血运行,减轻病痛。

总之,中医调理腰椎间盘突出症注重整体平衡,通过多种手段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痉挛,调整脏腑功能,促进受损组织修复,从而使患者恢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达到标本兼治效果。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