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意外和突发状况总是难以预料。无论是家庭、工作场所还是公共场所,都有可能遭遇各种紧急情况,如心脏骤停、窒息、严重出血、中暑、溺水等。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不仅能在关键时刻为自己和他人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甚至有可能直接拯救生命。作为一名急诊科护士,我深知急救知识的重要性,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紧急情况的急救方法。
心脏骤停:争分夺秒的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情况,患者的心脏突然停止跳动,血液循环中断,大脑等重要器官得不到血液供应,几分钟内就可能导致死亡。心肺复苏(CPR)是应对心脏骤停的关键急救措施。
当发现有人突然倒地、意识丧失、呼吸停止时,首先要迅速判断现场环境是否安全,然后轻拍患者双肩,在两侧耳旁大声呼唤,检查患者是否有反应。同时观察胸部有无起伏,判断呼吸情况。如果确认患者无反应、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叹息样呼吸,应立即呼救,拨打急救电话120,并尽快获取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两个部分。胸外按压时,将患者仰卧在坚硬的地面上,施救者跪在患者一侧,双手重叠,掌根置于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垂直向下按压,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频率为每分钟100 - 120次。每按压30次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时,要确保气道通畅,捏住患者鼻孔,口对口吹气,每次吹气持续1秒以上,观察患者胸部是否有起伏。
AED到达后,按照语音提示进行操作。AED能够自动分析患者的心律,并在需要时给予电击除颤,帮助心脏恢复正常节律。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持续进行心肺复苏,不要轻易放弃。
窒息:海姆立克急救法解危机
窒息是指异物阻塞气道,导致空气无法进入肺部,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面色青紫等症状。海姆立克急救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解除气道异物梗阻的方法。
对于成人和1岁以上的儿童,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双手环绕患者腰部,一手握拳,拇指侧抵住患者腹部中线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另一手握住握拳的手,向上快速冲击患者的腹部,重复进行,直到异物排出。
如果是1岁以下的婴儿,应将婴儿面朝下放在施救者的前臂上,头部低于胸部,用另一只手的手掌根部在婴儿两肩胛骨之间用力拍击5次。如果异物仍未排出,将婴儿翻过来,面朝上,用两根手指在婴儿胸骨下半段按压5次。如此反复,直至异物排出。
严重出血:迅速止血保生命
严重出血可能导致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在遇到严重出血的情况时,首先要保持冷静,迅速采取止血措施。
直接压迫止血是最常用的方法。用干净的纱布、毛巾等直接按压伤口,持续用力,直到出血停止。如果伤口较大、出血较多,可以用绷带或布条在伤口上方进行加压包扎,但要注意松紧适度,避免影响肢体血液循环。
对于四肢大血管损伤导致的严重出血,还可以使用止血带止血。止血带应扎在伤口的近心端,每隔1小时放松1 - 2分钟,以免肢体缺血坏死。同时,要标记上止血带的使用时间,以便后续救治。
中暑:降温补水护健康
在高温环境下,人体散热困难,容易发生中暑。中暑的症状包括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高热等。
一旦发现有人中暑,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解开患者的衣领、腰带,让患者平卧休息。用湿毛巾擦拭患者的身体,进行物理降温。同时,给患者补充适量的淡盐水或含盐饮料,防止脱水。如果患者的症状严重,如出现昏迷、抽搐等,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溺水:正确施救很重要
溺水是夏季常见的意外事故。当发现有人溺水时,不要盲目下水施救,尤其是不会游泳的人。应立即呼救,寻找周围的救生设备,如救生圈、竹竿等,将溺水者拉上岸。
将溺水者救上岸后,首先要清除其口鼻中的泥沙、水草等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溺水者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同时,要注意给溺水者保暖,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
急救知识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在紧急情况下,正确的急救措施可以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提高生存率。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这些急救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实践,为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记住,每一次急救行动都可能是一次生命的拯救,让我们用知识和行动传递爱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