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抽血必须空腹?检验科医生揭秘10个“冤枉”操作

时间 :2025-01-24 作者 :朱蓓 来源:山东济南高新东区医院(山东健康集团济南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在日常的医疗检查中,抽血是一项常见的检测手段。然而,关于抽血前是否需要空腹的问题,很多人却存在误解。不少人认为,无论什么检查,抽血前都必须空腹,否则会影响检查结果。但实际上,这种一概而论的观点并不准确。今天,我们就请检验科医生来揭秘10个关于抽血的“冤枉”操作,让大家对抽血检查有更全面、更准确的认识。

一、抽血必须空腹?不一定!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抽血前是否需要空腹,主要取决于具体的检查项目。一般来说,对于血脂、血糖、肝功能等生化指标的检查,确实需要空腹。这是因为进食后,食物中的成分会进入血液,影响这些指标的测定结果。然而,对于血常规、凝血功能、肾功能等项目的检查,则不需要空腹。这些项目的检查结果较少受到饮食的影响,因此无需特别空腹。

二、揭秘10个抽血“冤枉”操作

1.空腹时间过长

有些人认为,空腹时间越长,检查结果越准确。但实际上,空腹时间过长(超过12小时)会导致血糖降低,甚至出现低血糖状态,从而影响血糖等指标的测定结果。因此,在抽血前,应遵医嘱保持适当的空腹时间,一般为8—12小时。

2.抽血前剧烈运动

抽血前进行剧烈运动会导致乳酸等代谢产物增多,从而影响肌酸激酶等指标的测定结果。因此,在抽血前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身体平静状态。

3.抽血前饮酒

饮酒会导致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升高,从而影响肝功能等指标的测定结果。因此,在抽血前应避免饮酒,并保持清淡饮食。

4.抽血前服用某些药物

有些药物可能会影响血液指标的测定结果,如抗凝药、降糖药等。因此,在抽血前应告知医生自己正在服用的药物,以便医生评估是否需要暂停服药或调整抽血时间。

5.抽血前未充分休息

熬夜、过度劳累等会导致身体处于应激状态,从而影响血液指标的测定结果。因此,在抽血前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身体处于疲劳状态。

6.抽血时过度紧张

过度紧张会导致血管收缩,增加采血难度,甚至可能导致晕针等不良反应。因此,在抽血时应保持放松状态,避免过度紧张。

7.抽血后未正确按压止血

抽血后应用手指按压针眼处3~5分钟,以防止出血和皮下血肿。按压时应保持力度适中,不要揉捏针眼处,以免影响止血效果。

8.抽血后未注意局部卫生

抽血后应保持针眼处干燥、清洁,避免感染。如果针眼处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处理。

9.盲目追求“空腹”而忽略身体需求

有些患者为了“空腹”而长时间不进食、不饮水,导致身体出现低血糖、脱水等不良反应。实际上,对于不需要空腹的检查项目,患者可以正常进食和饮水,以满足身体的基本需求。

10.对抽血检查存在恐惧心理

有些人对抽血检查存在恐惧心理,认为抽血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实际上,抽血检查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检测手段,只要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操作,就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三、抽血检查的注意事项

除了上述“冤枉”操作外,还有一些抽血检查的注意事项需要大家了解:

1.选择合适的检查项目:在进行抽血检查前,应咨询医生选择合适的检查项目,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负担。

2.了解检查前的准备事项:根据具体的检查项目,了解检查前的准备事项,如是否需要空腹、是否需要暂停服药等。

3.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抽血检查,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保持良好的心态:在进行抽血检查时,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恐惧。

四、抽血检查的意义

抽血检查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检测手段,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诊断疾病,制定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果等。通过抽血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身体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总之,抽血检查并不总是需要空腹,这取决于具体的检查项目。在进行抽血检查时,应避免上述“冤枉”操作,了解相关的注意事项和意义,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对医疗知识的了解和关注,增强自己的健康素养和防病意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