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小肠切除术后吸收差,护理这样调理!

时间 :2025-01-17 作者 :庞丽萍 来源: 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小肠切除术是因各种原因(如肠梗阻、肠癌、炎症性肠病等)需要进行的手术,目的是去除部分或全部小肠。小肠是我们消化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负责大部分的营养吸收。因此,手术后患者常常面临一个问题——吸收功能受损,导致营养不良、体重减轻等一系列问题。为了帮助这些患者恢复身体健康,术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肠切除术后常见问题

吸收不良:小肠是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的主要场所。当部分小肠被切除后,剩余小肠的吸收功能会受到限制,导致营养摄入不完全,特别是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的吸收不良。

腹泻:切除部分小肠后,肠道的消化吸收过程紊乱,食物未被完全消化,导致未消化的物质进入结肠,可能引发腹泻,甚至脱水等症状。

体重下降:由于吸收不良和营养摄入不足,患者往往会出现体重下降和虚弱的情况,进一步影响日常生活。

电解质紊乱:小肠在维持水分和电解质平衡方面有重要作用。手术后,缺乏足够的肠道功能,可能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出现低钠、低钾等问题。

二、术后护理调理方案

1.饮食调理

(1)逐步恢复饮食

手术后,患者应从液体饮食开始,如稀汤、清汤、果汁等,逐渐过渡到软食,最后恢复正常饮食。要避免一开始就摄入较为粗糙、难消化的食物。

(2)少量多餐

术后由于胃肠功能减弱,患者一次进食量有限,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因此,应采取少量多餐的方法,每天分5至6次进食,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食物,减轻胃肠负担。

(3)高营养饮食

由于小肠切除后吸收功能下降,患者的营养需求更高。建议患者摄入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鸡蛋、鱼、瘦肉、豆制品、牛奶等。同时,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补充一些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果、坚果、全麦食品等。

(4)限制脂肪摄入

小肠负责脂肪的消化和吸收,部分小肠切除后,脂肪的吸收会受到影响,过多的脂肪可能引起腹泻。因此,应限制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如油炸食物、动物脂肪等,以免加重腹泻症状。

(5)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手术后的腹泻可能导致水分和电解质的丧失,因此需要适当补充液体,避免脱水。可以通过饮用含电解质的液体,如口服补液盐水,来保持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

2.药物治疗

(1)缓解腹泻

针对术后常见的腹泻问题,可以使用止泻药物,如洛哌丁胺(Imodium)等,帮助减轻腹泻症状。不过,在使用药物时应根据医生的指导,避免滥用。

(2)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

小肠切除后,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吸收可能受到影响。特别是维生素B12、叶酸、维生素D、钙、铁等,患者可能出现缺乏。此时,需要通过口服或注射的方式补充这些营养素,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免疫功能。

(3)抗生素和肠道菌群调节

由于肠道菌群的变化可能影响吸收功能,部分患者可能会需要使用益生菌或抗生素来调节肠道菌群,减少肠道炎症,改善消化吸收。

3.监测和随访

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肠道功能需要定期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常见的监测项目包括:

体重监测:定期测量体重,评估营养状态。如果出现明显体重下降,应立即进行营养支持。

血液检查:定期检查血糖、血脂、维生素、矿物质等指标,确保患者获得充足的营养。

大便常规检查:观察是否存在腹泻或未消化食物,帮助评估吸收功能。

4.心理护理

手术后的患者可能面临身体机能的变化,尤其是长时间的营养不良和消化吸收困难可能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结语

小肠切除术后的护理调理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化的过程,需要患者、家属和医疗团队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调理、药物治疗、营养支持以及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帮助患者缓解吸收不良、腹泻等症状,恢复身体健康。患者在术后应该根据医生的指导,循序渐进地进行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定期检查身体状况,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体的全面康复。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