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心梗患者出院后如何护理?做好这几点,降低复发风险!

时间 :2025-01-03 作者 :林华 来源:宁阳县第二人民医院,山东 泰安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心肌梗死作为冠心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发病率和致死率较高。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胸痛中心规范化建设,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内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即便如此,急性心肌梗死仍然有较高的复发风险,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也相对较高。为此,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仍然需要加强管理,尽可能降低复发的风险。

一、什么是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由于供应心脏血液流动的主要血管(冠状动脉)发生闭塞,血液流动中断,导致心肌缺血性坏死的一种急性心血管系统疾病。临床上最常见的左心室心肌梗死,患者可出现剧烈而持久的胸口痛、恶心、呕吐等,严重时可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二、心梗患者出院后如何进行护理?

1、严格遵医嘱用药

心肌梗死发病较为急骤,病情发展迅速,在及时抢救治疗后患者往往能够脱离危险,但仍然存在复发可能,对患者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为控制病情,临床在患者出院后也会给予一些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以控制病情,降低旧病复发风险。出院后,严格遵照医嘱服用药物,定时定量,并在后期根据医生建议及时调整用药。同时,建议心肌梗死患者除了日常服用药物以外,外出时应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如硝酸甘油和速效救心丸,以备不时之需。一旦急性心绞痛发作,可立即舌下含服一片硝酸甘油,如症状没有缓解,可在5分钟后再次含服一片,15分钟内最多可间断含服三次。除了遵医嘱用药以外,医生往往还会向患者强调出院后饮食、生活、运动等相关注意事项,都需要谨记并遵守,做好出院后的自我管理。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心肌梗死患者应注意日常生活,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1)保持规律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使心脏得到充分的休息,避免增加心脏负担。日常适当安排午睡,但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影响夜间休息,同时注意避免熬夜。(2)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多喝水、多吃粗纤维食物,有效预防便秘。主要是因为便秘患者排便时过度用力,尤其是深吸气后憋气,可增加心脏负担,甚至诱发急性心血管事件。因此,心肌梗死患者还应注意预防便秘。(3)心血管疾病患者病理状态往往受到季节与昼夜变化影响。例如,冠心病患者冬春季节发生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高于夏秋季节;稳定型心绞痛多发生在白天。在掌握这些规律的基础上,我们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工作节奏来预防疾病复发,如注意保暖,提前采取药物预防等措施。

3、科学合理均衡饮食

饮食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心肌梗死患者在出院后需要注重饮食。(1)饮食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钠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g以内,避免摄入过多盐分导致体内水钠潴留而增加心脏负荷。(2)增减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适当摄入瘦肉类、禽类以及粗粮,保持饮食均衡,避免摄入动物内脏,尽可能避免进食油炸食物,限制脂肪摄入。(3)患者还需戒烟、戒酒,并避免饮用浓茶。烟、酒能直接损害心肌组织和血管内皮,浓茶可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加,增加心脏负荷。因此,心肌梗死后的患者护理中做到戒烟、戒酒,不喝浓茶。

4、规律合理运动

心肌梗死患者在疾病稳定期可以适当锻炼,且有研究证明,适当合理的运动能够改善患者心血管功能,促进身体情况恢复。但需要注意不得进行剧烈运动,且应在医生建议下合理运动。一旦在运动过程中出现胸闷、胸痛、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及时就医。

5、注意调节情绪

心肌梗死的发生往往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患者存在恐惧、担忧等情绪,对此,需要加强心理护理。积极进行情绪调节,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尽可能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因情绪波动引起心血管不良事件。

各位心肌梗死病友们:经治疗出院后并不代表已经完全安全,后期恢复过程中仍然存在复发的可能。对此,仍然需要加强护理与自我管理,从饮食、生活、运动、用药等方面入手进行护理管理,维护心脏健康,降低复发风险。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