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突发心脏骤停,该如何抢救?

时间 :2025-01-03 作者 :张继繁 来源: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导致血液无法正常流向全身各个器官,若不及时抢救,患者会迅速丧失意识并发生大脑缺氧,最终可能导致死亡。心脏骤停是一种紧急、致命的情况,及时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心脏骤停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抢救方法及后续处理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帮助大家了解如何在突发心脏骤停时进行有效的急救。

一、什么是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导致血液无法有效地供应到身体各大器官,尤其是大脑和心脏本身。心脏骤停可由心脏本身的电活动紊乱(如心室颤动)或机械性问题(如心脏停搏)引起。无论是哪种原因,心脏骤停都需要尽早抢救,否则患者会在几分钟内失去意识,并面临生命危险。

二、心脏骤停的原因

心脏骤停的病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冠心病和心肌梗死,因冠状动脉狭窄或堵塞引发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和心室扑动,导致心脏无法有效泵血;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和低钙血症,干扰心脏电活动;外伤或大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药物中毒,特别是镇静剂和抗抑郁药过量;以及急性肺栓塞、心脏瓣膜病等其他病因。

三、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

心脏骤停的表现通常突然而明显。患者会突然失去意识,无法反应;呼吸停止或异常,脉搏消失,无法在常规部位(如手腕、颈部)触及到;同时,由于血液供应中断,皮肤呈现苍白,且感到寒冷。

四、心脏骤停的急救方法

1.确认患者状况

如果怀疑有人心脏骤停,首先要确认患者的意识状态。轻拍患者肩部,并大声呼喊,看患者是否有反应。如果患者没有反应,应立即采取下一步措施。

2.呼叫急救电话

一旦确认患者心脏骤停,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120)。电话中需要清晰告知急救人员事发地点和患者的症状。尽管急救人员正在赶来,但每一分钟都很关键,因此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应尽快进行现场急救。

3.开始心肺复苏(CPR

心肺复苏(CPR)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关键措施,包含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时,将双手交叉重叠,掌根置于患者胸骨下半段,双肘伸直,用力按压,深度达到5-6厘米,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保持按压与放松的节奏。完成30次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确保气流畅通,每次吹气持续约1秒。无专业培训者可优先进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可在条件允许时进行,或使用AED时优先应用。

4.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

AED是目前心脏骤停急救中最有效的设备之一。特别是在心室颤动等电学性心脏骤停的情况下,使用AED能够迅速恢复心脏的正常电活动。使用AED时,操作步骤如下:

打开AED,按照设备的语音提示进行操作。

将电极片贴在患者的胸部裸露皮肤上(通常一个电极片贴在右胸上方,另一个电极片贴在左胸下方)。

AED自动分析心脏节律,如果检测到需要除颤的心律,AED会提示电击。

按下电击按钮后,继续进行CPR,直至专业急救人员到达。

5.继续进行CPR,直到急救人员到达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期间,施救者应持续进行心肺复苏,避免中断,直到专业人员接手抢救。

五、心脏骤停后患者的后续处理

即使患者得到了及时的心肺复苏和电击治疗,心脏骤停后仍可能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特别是大脑可能因缺氧而受损。对于心脏骤停后的患者,仍需进行后续的治疗与监护。

恢复意识后的监护:当患者恢复自主心跳后,需要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进一步监护,确保心脏、呼吸、神经等功能恢复稳定。

早期干预:为了防止再次发生心脏骤停,患者可能需要进一步接受药物治疗、电生理干预、冠脉介入等治疗。

康复治疗:患者在急性期治疗后,仍需进行康复训练,帮助恢复认知功能、运动功能等,提升生活质量。

六、总结

心脏骤停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紧急状况,抢救过程中每一分钟都至关重要。心肺复苏和自动体外除颤仪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核心手段,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还机会。任何人都应当掌握基本的心肺复苏知识,并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进行有效的急救,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