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出血,看似是个不起眼的小问题,很多人在刷牙或咬硬物时,发现牙龈渗出血丝,往往只是简单地认为是上火了,或者是刷牙太用力,并未放在心上。然而,口腔内科医生提醒,牙龈出血可能是口腔健康亮起的红灯,背后隐藏着诸多不容忽视的原因,需要我们正确应对。
牙龈出血,原因复杂多样
口腔卫生不良
这是牙龈出血最为常见的原因之一。当我们日常刷牙不彻底,食物残渣、软垢和牙菌斑就会在牙齿表面和牙龈边缘堆积。牙菌斑中的细菌会不断繁殖,产生毒素,刺激牙龈组织,引发炎症,导致牙龈红肿、易出血。如果不及时清除,牙菌斑还会逐渐矿化,形成牙结石,进一步加重对牙龈的刺激和压迫,使牙龈出血症状愈发严重。例如,有些人刷牙只是简单地刷几下牙齿表面,忽略了牙齿与牙龈交界的地方,久而久之,这个区域就成了细菌的 “温床”,牙龈出血也就频繁发生了。
刷牙方法错误
不正确的刷牙方式也可能直接导致牙龈出血。比如,使用硬毛牙刷,且刷牙时用力过猛,就像用一把 “小刷子” 在牙龈上使劲摩擦,很容易损伤牙龈组织,造成牙龈出血。还有些人刷牙时习惯横着刷,这种拉锯式的刷牙方法不仅无法有效清洁牙齿缝隙,还会对牙龈和牙釉质造成损害,长此以往,牙龈退缩、出血等问题就会接踵而至。
维生素缺乏
维生素C是维持牙龈健康的重要营养素。当身体缺乏维生素C时,胶原蛋白的合成会受到影响,牙龈组织的韧性降低,变得脆弱易出血。在一些新鲜蔬果摄入不足的人群中,比如长期节食减肥者、素食主义者,以及患有胃肠道疾病导致维生素吸收障碍的患者,容易出现维生素C缺乏,进而引发牙龈出血。此外,维生素K参与凝血因子的合成,缺乏维生素K也可能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增加牙龈出血的风险。
全身性疾病
某些全身性疾病也会以牙龈出血为表现症状。例如,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会影响人体的凝血机制,使得凝血功能下降,牙龈出血往往是这些疾病的早期症状之一。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身体抵抗力下降,口腔内的细菌更容易滋生繁殖,引发牙龈炎症,导致牙龈出血。而且,高血糖状态还会影响牙龈组织的修复能力,使牙龈出血更难愈合。另外,内分泌紊乱,如在孕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大幅改变,会促使牙龈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导致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增强,容易出现牙龈出血,这种情况被称为妊娠期龈炎。
不良修复体
佩戴不合适的假牙、牙套等口腔修复体,也可能是牙龈出血的 “幕后黑手”。如果修复体的边缘不贴合牙龈,或者表面粗糙,就容易积聚食物残渣和细菌,刺激牙龈,引发炎症和出血。还有些人在牙齿矫正过程中,由于矫正装置对牙龈的局部压迫,也可能导致牙龈出血。
牙龈出血不重视,危害不容小觑
口腔健康受损
长期牙龈出血若得不到有效控制,牙龈炎症会持续发展,逐渐蔓延至牙周组织,引发牙周炎。牙周炎会导致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甚至脱落,严重影响口腔咀嚼功能和美观。例如,很多老年人牙齿过早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年轻时对牙龈出血等牙周问题不够重视,日积月累,最终导致牙齿 “摇摇欲坠”。
关注特殊时期口腔护理
对于孕期女性,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处理口腔问题。在孕期,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牙龈对局部刺激更为敏感,更要细心呵护口腔健康,避免牙龈出血加重。
牙龈出血绝非小事,它是口腔健康乃至全身健康的一个重要警示信号。通过了解牙龈出血的原因,掌握正确的应对方法,我们能够更好地守护自己的口腔健康,进而维护全身健康。如果对牙龈出血还有任何疑问,一定要咨询专业的口腔内科医生,切不可自行盲目处理,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