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公共卫生护理小贴士:如何正确消毒,远离病毒?

时间 :2024-10-04 作者 :王修慧 来源:临沂市临沭县蛟龙镇卫生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在公共卫生护理中,消毒是防控病毒传播的核心措施之一。有效的消毒不仅能够保护个体健康,还能切断病原体传播链,减少交叉感染风险。随着全球各类传染性疾病的不断蔓延,正确的消毒操作显得尤为重要,公众日常护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接下来,本文将详细探讨公共卫生护理中消毒的具体操作方法。

公共卫生护理中病毒传播途径

在公共卫生中,病毒的传播途径是多样而复杂的,全面了解病毒传播途径是进行正确消毒和远离病毒的基础。

空气传播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之一,其中主要是指飞沫传播。飞沫通常通过咳嗽、打喷嚏、说话等方式释放到空气中,这些飞沫中的病毒在短时间内被周围的人吸入,从而引发呼吸道感染。飞沫传播距离和传播能力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封闭空间和通风不良的环境中,病毒在空气中的停留时间更长,传播风险显著增加。

除了空气传播,接触传播也是病毒广泛传播的途径之一。当人们通过手部直接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或表面后,再触摸面部的口、眼、鼻等部位时,病毒便可通过这些黏膜进入体内。病毒通过这种途径传播的风险在日常生活和公共场所中更为突出。

此外,水源和食物污染也是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许多肠道病毒能够通过被污染的水源或者食物进行传播。当水源或食品在生产、加工或储存过程中受到病毒污染后,人们通过食用或饮用这些被污染的水源和食物,就有可能将病毒带入体内。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公共场所中,病毒通过这种方式传播的风险较高,容易引发集体性疾病暴发。

公共卫生护理中正确消毒措施

1.手部消毒手部是接触病原体的最直接部位,因此,个人应随时随地保持手部清洁。即在触摸公共物品后,使用含有至少60%酒精的免洗消毒液或者消毒湿巾进行手部消毒消毒时应确保液体完全覆盖手掌、手背、指缝及指尖等容易忽略的部位,擦拭时保持30秒以上,直到消毒液完全干燥。同时,避免用未消毒的手触摸面部、口鼻等部位,减少病毒通过手部传播的风险。

2.物品表面消毒个人在进入公共场所后携带的私人物品,如手机、钥匙、钱包等,可能被病原污染因此需要使用含酒精的湿巾或喷雾消毒剂对上述常接触的物品进行清洁。因此,需要使用含酒精的消毒湿巾或喷雾剂轻轻擦拭物体表面,并特别注意收集按键、摄像头和充电口等容易被忽视的区域。此外,若使用喷雾型消毒剂,喷洒时应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过量喷洒,以确保消毒剂均匀覆盖物品表面,并在擦拭后让其自然风干,确保消毒液发挥最大效果

3.环境通风与消毒公共场所的空气流通状况对病毒传播有重要影响。为了降低病毒浓度,个人应尽量选择通风良好的区域,如有条件时可以选择开窗通风或佩戴个人空气净化设备。此外,对进入的环境,条件允许下还可以使用便携式消毒器进行空气消毒。

4.识别消毒误区。在消毒过程中,某些错误行为往往会影响消毒效果,甚至带来安全隐患。例如,很多人可能因为过于担心病毒传播而频繁使用消毒剂,实际上适量且定期的消毒已足够,过度使用消毒剂不仅会损伤物品表面,长时间接触还可能对皮肤和呼吸道造成刺激。此外,使用不当的消毒剂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有些人可能选择家用清洁剂或非专门的消毒剂进行物品清洁,这些消毒剂可能并不具备杀灭病毒的效果,甚至可能对物品造成损害。因此,选择消毒剂必须确认其有效成分和适用范围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

结束语

在公共卫生护理中,正确的消毒措施对预防病毒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个人都应增强消毒意识,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定期进行手部消毒、物品清洁与环境通风,以最大限度降低感染风险。消毒不仅是对自己健康的保护,更是对他人负责的表现。随着病毒变异和传播途径的多样化,公众应不断提升消毒能力,熟练掌握科学的消毒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稳定的消毒习惯。只有每个人都积极行动起来,形成全社会共同防控的合力,才能更有效遏制病毒传播,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