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别把免疫问题当‘玄学’:科学认识生殖免疫,理性看待治疗

时间 :2024-09-27 作者 :孙环宇 来源:青岛滨海学院附属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求子之路充满艰辛,不少夫妇在传统检查正常的情况下,仍遭遇反复流产、胚胎着床失败等困境。“免疫问题”开始被关注,但其复杂性及不规范诊疗现状,常让生殖免疫蒙上神秘面纱,甚至被误解为“玄学”。今天,让我们拨开迷雾,用科学视角认识生殖免疫,理性看待相关治疗。

1.生殖免疫:严谨科学,绝非“玄学”

生殖免疫绝非“玄学”,而是一门严谨的科学,隶属免疫学和生殖医学,研究的是生殖过程中免疫系统的作用,以及免疫异常对生育的影响。

免疫系统的核心功能是识别和攻击“非己”成分,保护机体。怀孕是特殊时期,母亲免疫系统需要展现“宽容”。对母亲而言,携带父亲一半遗传物质的胚胎,免疫学上属于“半同种异体移植”,即一半“自己人”,一半“外来物”。

正常妊娠依赖于母体建立精巧的免疫耐受机制,允许胚胎安全着床、发育至分娩。生殖免疫学研究的正是这套耐受机制的建立、维持,以及异常时如何影响生育。

2.生殖免疫异常:生育困境的潜在因素

免疫耐受机制偏差可能导致生殖免疫异常。这并非虚无缥缈,而是实在的生理病理过程,可通过科学检测评估。常见类型包括:

自身抗体异常:如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抗核抗体(ANA)、抗甲状腺抗体等。这些抗体可能攻击自身组织,影响子宫内膜、胎盘功能,甚至损伤胚胎,导致流产、胚胎停育、血栓等。

细胞免疫异常:如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异常。NK细胞参与早期妊娠子宫内膜蜕膜化和血管重建。但活性过高或紊乱,可能过度攻击胚胎,导致着床失败或早期流产。Th1/Th2细胞比例失衡也可能影响妊娠。

封闭抗体缺乏:封闭抗体存在于正常孕妇体内,阻断母体免疫系统对胎儿的攻击。部分复发性流产女性可能缺乏封闭抗体,导致母体排斥胚胎。

生殖免疫异常并非不孕不育的唯一原因。遗传、内分泌、子宫异常、感染、环境等因素都可能影响生育。免疫异常只是众多可能因素之一,需综合评估,切忌过度解读。

3.理性看待生殖免疫检测:并非“万能钥匙”,需精准评估

生殖免疫检测项目繁多,需保持理性,避免盲目检测和过度解读。

明确检测目的:生殖免疫检测并非常规体检,而是针对反复流产、着床失败、不明原因不孕等情况,经医生评估后进行的辅助检查。无生育困扰者无需检测。

选择规范项目:部分机构可能推销未经严格验证的项目。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咨询医生,了解检测项目的临床意义、适用人群和局限性。常见相对成熟的项目包括抗磷脂抗体谱、抗核抗体谱、封闭抗体检测、NK细胞活性检测等。但其临床意义仍有争议,需结合具体情况综合判断。

正确解读结果:检测结果并非绝对。指标解读需结合临床表现、病史、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例如,单纯NK细胞活性升高,无流产史可能无需特殊治疗。即使提示免疫异常,也非必须治疗,治疗方案需医生个体化制定。

4.科学对待生殖免疫治疗:并非“包治百病”,需权衡利弊

确诊生殖免疫异常且与生育困境相关的患者,医生或会考虑免疫治疗。但治疗并非“万能药”,疗效和安全性存在争议,需理性看待。

常见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如低剂量阿司匹林、肝素、糖皮质激素、羟氯喹、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主动免疫疗法(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等。药物作用机制多样,如阿司匹林和肝素主要用于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糖皮质激素和羟氯喹调节免疫,IVIG可能调节免疫平衡,主动免疫疗法旨在诱导封闭抗体产生。

辅助治疗:如中医中药、营养补充剂、生活方式调整等,可能在一定程度改善免疫功能,但尚需更多科学证据支持。

免疫治疗存在风险和副作用。如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感染、骨质疏松,IVIG可能引起过敏、血栓,主动免疫疗法有效性和安全性仍存争议。选择治疗前,务必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预期效果、风险、费用,权衡利弊,谨慎选择。

5.结语:拥抱科学,理性生育

求子之路,积极心态至关重要。即使面对免疫问题,也无需过度焦虑。医学不断进步,对生殖免疫的认识和治疗将更精准有效。相信科学,理性面对生育挑战,终将迎来好孕。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