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我这老胃病又犯了,吃点药就好了,老毛病了,不用担心。”您是不是也经常听到或者自己说过这样的话?“老胃病”似乎成了一个“老朋友”,时不时来拜访一下,吃点药扛过去就完事了。然而,“老胃病”真的可以当成“老朋友”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要警惕,“老胃病”背后可能隐藏着胃癌的早期信号!
1.“老胃病”究竟是什么?
“老胃病”其实并不是一个具体的疾病名称,它更像是一个笼统的说法,通常指的是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慢性胃部疾病。这些疾病的共同特点是病程长,容易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长期的不适。常见的“老胃病”症状包括:
胃痛、胃胀:这是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上腹部(心窝处)的疼痛、胀满、不适感。疼痛可能与饮食有关,也可能在空腹或夜间发生。
反酸、烧心:胃酸反流到食管,引起胸骨后或心窝处烧灼感,也就是俗称的“烧心”。也可能出现反酸水、嗳气等症状。
消化不良: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早饱、餐后腹胀等。
黑便:如果出现大便颜色发黑、呈柏油状,可能是胃出血的信号,需要高度警惕。
2.为什么说“老胃病”不是“老朋友”?
“老胃病”之所以不能当成“老朋友”,是因为长期、慢性的胃部炎症和损伤,会增加胃癌的发生风险!就像一块土地,如果长期受到破坏和污染,就更容易长出“坏庄稼”一样。慢性胃炎,尤其是萎缩性胃炎、肠化生、不典型增生等,被认为是胃癌的癌前病变。也就是说,如果对“老胃病”长期不重视、不规范治疗,这些病变可能会进一步发展,最终演变成胃癌。
3.胃癌,沉默的“杀手”
胃癌在早期往往症状不典型,很容易被误认为是“老胃病”复发而被忽视。很多人等到出现明显症状时,往往已经到了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警惕胃癌的早期信号,对于提高胃癌的早诊早治率至关重要!
(1)胃癌的早期信号,你需要警惕!
以下这些症状,如果您本身就有“老胃病”,并且近期出现以下变化,或者症状持续不缓解,甚至加重,就一定要高度警惕,及时就医检查:
胃痛性质改变:原本胃痛可能只是隐隐作痛,或者与饮食有关,但近期胃痛性质发生改变,比如变得持续性、胀痛、刺痛,或者疼痛部位固定,与饮食关系不明显。
食欲明显下降:突然出现食欲不振,或者稍微吃一点就感觉饱胀,不想再吃,甚至出现厌食油腻食物的情况。
体重不明原因下降:在没有刻意减肥的情况下,体重明显下降,短时间内消瘦明显。
恶心、呕吐频繁:以前只是偶尔恶心,现在频繁出现恶心、呕吐,甚至呕吐物中有血丝或咖啡色样物。
黑便或呕血:出现大便颜色发黑、呈柏油状,或者呕吐物中有鲜血或咖啡色样物,这是消化道出血的信号,必须立即就医。
吞咽困难:感觉食物下咽不顺畅,有梗阻感,逐渐加重,甚至只能进食流质食物。
贫血:长期慢性胃出血可能导致贫血,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
腹部出现包块:在腹部,尤其是上腹部,摸到质地较硬、固定不动的包块。
(2)特别提醒
年龄超过45岁,有胃癌家族史,长期吸烟、饮酒,高盐饮食,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患有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老胃病”的人群,是胃癌的高危人群,更要重视胃部不适症状,定期进行胃镜检查。
不要自行用药!很多人“老胃病”犯了,就自己去药店买点胃药吃,症状缓解了就以为没事了。这样做可能会掩盖病情,延误诊断和治疗。出现胃部不适,一定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检查和治疗。
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对于有胃癌高危因素或出现可疑症状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胃癌或癌前病变,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4.结语
“老胃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不重视!我们要改变“老胃病”是“老朋友”的错误观念,提高警惕,关注身体发出的信号,及时就医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真正远离胃癌的威胁,守护我们的胃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