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急性心梗:生命的“红色警报”与急救指南

时间 :2024-09-27 作者 :李蓓 来源: 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在现代社会,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而急性心肌梗死(简称“急性心梗”)更是其中最为凶险的急症之一。它如同一颗埋藏在身体内的“定时炸弹”,一旦发作,往往会在短时间内夺走患者的生命。因此,了解急性心梗的相关知识,掌握急救措施,对于每一个人都至关重要。

一、急性心梗的“幕后黑手”——冠状动脉病变

心脏作为人体的“发动机”,需要源源不断的血液供应来维持其正常工作。而供应心脏血液的血管就是冠状动脉。在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的内壁光滑、通畅,血液可以顺畅地流动。然而,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如高脂肪饮食、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冠状动脉内壁逐渐堆积起脂肪、胆固醇等物质,形成粥样硬化斑块。这些斑块就像一个个“小瘤子”,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大,使冠状动脉变得狭窄。当斑块破裂时,血液中的血小板会聚集在破裂处,形成血栓,完全堵塞冠状动脉,导致心肌细胞缺血、坏死,这就是急性心梗的发病机制。

二、警惕急性心梗的“求救信号”

急性心梗的典型症状是胸痛,这种疼痛通常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呈压榨性、闷胀感或濒死感,持续时间一般超过15分钟,甚至数小时。患者常伴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心悸等症状。然而,有些患者的表现并不典型,尤其是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和女性。他们可能会出现牙痛、胃痛、上腹痛、肩背痛等不典型症状,甚至没有任何疼痛,只是感到极度乏力、头晕、心慌等。这些不典型症状很容易被忽视,从而延误了最佳的救治时机。

三、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一旦怀疑发生急性心梗,必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120),并让患者保持安静,避免任何活动,以减少心脏的耗氧量。如果患者有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可以舌下含服一片,但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应立即让其平卧,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在等待急救车到来的过程中,家属要保持冷静,不要随意搬动患者,以免加重病情。

当患者被送到医院后,医生会尽快进行诊断和治疗。目前,治疗急性心梗最有效的方法是尽早开通堵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这可以通过溶栓治疗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如支架植入术)来实现。溶栓治疗是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使血栓溶解,恢复血管通畅。这种方法简单快捷,但成功率相对较低,且有一定的出血风险。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医生通过导管将支架送入堵塞的冠状动脉,撑开狭窄或堵塞的血管,恢复血流。这种方法成功率高,但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人员。

四、预防急性心梗,从生活方式做起

虽然急性心梗的发病机制复杂,但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病风险。首先,要合理饮食,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高糖的食物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鱼类等富含膳食纤维和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其次,要保持适量的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不仅可以增强心肺功能,还能帮助控制体重,降低血脂、血糖和血压。此外,戒烟限酒也是预防急性心梗的重要措施。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血栓形成,而过量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最后,要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这些疾病是急性心梗的重要危险因素。

五、康复之路:与急性心梗“和平共处”

对于已经发生过急性心梗的患者来说,康复治疗同样重要。康复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康复、运动康复和生活方式调整等多个方面。药物治疗是康复的基础,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以预防血栓形成、降低血脂、减轻心脏负担。心理康复也不容忽视,许多患者在经历急性心梗后,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会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和生活质量。因此,患者要积极调整心态,保持乐观的情绪,必要时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运动康复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环节,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能改善心肺功能。同时,患者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调整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避免再次发生心梗。

急性心梗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及时的救治,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关注心脏健康,远离急性心梗的威胁,拥抱健康、美好的生活。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