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糖尿病中医养生,日常调理有妙招!

时间 :2025-01-22 作者 :孙晓伟 来源:肥城市中医医院 老年病科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糖尿病,这个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常见的慢性疾病,已经影响到了许多人的生活。在西医治疗的同时,中医养生也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日常调理方法。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糖尿病的中医养生之道,帮助大家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一、认识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长期血糖增高,大血管、微血管受损并危及心、脑、肾、周围神经、眼睛、足等。在中医看来,糖尿病多属于“消渴”范畴,与阴虚燥热、脾肾两虚等病机有关。

二、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

中医养生强调天人合一,顺应自然,注重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就是调整脏腑功能,平衡阴阳,使身体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这包括饮食调养、情志调节、起居有常、运动保健等多个方面。

三、饮食调养

饮食是糖尿病管理的重中之重。中医讲究“药食同源”,合理的饮食对于控制血糖、缓解症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控制总热量:根据自己的身高、体重、活动量等因素,合理计算每日所需热量,避免过量摄入。

均衡膳食:多吃蔬菜、粗粮等富含纤维的食物,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等。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定时定量:定时进餐,避免暴饮暴食。可以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既保证营养,常运动保健以及中医特色疗法等又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辨证施膳:根据中医辨证,不同体质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选择一些有辅助治疗作用的食物。如阴虚燥热型可以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百合、银耳等;脾肾两虚型可以多吃一些健脾益肾的食物,如山药、枸杞等。

四、情志调节

情志因素在糖尿病的发病和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医认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都会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加重糖尿病病情。

保持心情舒畅:学会自我调节情绪,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可以尝试与家人、朋友倾诉,或者通过听音乐、阅读等方式来放松心情。

培养兴趣爱好:适当的兴趣爱好可以转移注意力,减轻心理压力。如书法、绘画、园艺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练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太极拳等,这些放松技巧有助于缓解身心紧张,促进身心健康。

五、起居有常

充足睡眠: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良好的睡眠有助于恢复体力,调节内分泌,对控制血糖有益。

适时添衣: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寒或过热。中医认为,寒邪易伤阳气,热邪易伤阴液,都不利于糖尿病患者的健康。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感染。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高,容易感染,因此个人卫生要特别注意。

六、运动保健

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这些运动强度不大,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

持之以恒:运动要坚持不懈,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有长期坚持,才能看到明显的效果。

注意运动安全:运动前要做好热身准备,避免受伤。运动时随身携带一些糖果或饼干,以防低血糖发生。

七、中医特色疗法

针灸疗法:通过针刺特定穴位,可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

中药调理:在中医医师的指导下,可以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选择一些具有降糖作用的中药进行调理。但需要注意的是,中药并不是万能的,不能随意滥用。

拔罐、刮痧等疗法:这些疗法可以刺激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辅助治疗也有一定作用。

八、结语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管理和治疗。中医养生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日常调理方法,包括饮食调养、情志调节、起居有常、运动保健以及中医特色疗法等。当然,中医养生并不是万能的,它不能替代西医治疗。糖尿病患者在采用中医养生方法时,一定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同时,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