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健康科普 | 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识别及家庭护理

时间 :2024-09-20 作者 :杨国芳 来源: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情感性精神障碍又称心境障碍,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要改变的一组疾病,并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间歇期精神状态基本正常,大部分有反复发作倾向,一般预后较好,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一)躁狂发作

躁狂发作主要有3个临床特征,即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故又称“三高症状”。

(1)情感高涨 常表现为患者自我感觉良好,心境轻松、愉快,整日兴高采烈、洋洋自得、笑逐颜开。其高涨的情感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言语诙谐风趣,常博得周围人的共鸣,引起阵阵欢笑。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易激惹,会为些许小事大怒甚至冲动毁物,但持续时间较短,易转怒为喜或赔礼道歉。

(2)思维奔逸 患者联想速度明显加快,思维内容丰富多变,自觉脑子聪明,反应敏捷,语量大、语速快,有些自感语言表达跟不上思维速度。联想丰富,高谈阔论,讲话时眉飞色舞或手舞足蹈。所谈内容常随周围环境变化而频繁转移。

(3)活动增多 患者自觉精力旺盛,能力强,想多做事,做大事,因而活动明显增多,整日忙碌不停,但有始无终。行为轻率不顾后果。有的表现为喜交往,爱与人开玩笑,爱管闲事,爱打抱不平,爱打扮自己。自我控制能力下降,患者无疲倦感。睡眠需求减少

(4)其他症状 可有食欲增强、性欲亢进、交感神经兴奋症状,自知力多丧失。

(二)抑郁发作

抑郁发作主要有3个特点,即情感低落、思维迟缓和意志活动减退,又称“三低症状”。

(1)情感低落 是自我感受或他人观察到的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和抑郁悲观。常愁眉苦脸、忧心忡忡、长吁短叹,兴趣缺乏,快感缺失,患者体验快乐的能力下降,常有无望感、无助感和无用感,自称“活着没意思”。

(2)思维迟缓 患者思维联想速度缓慢,自我感觉脑子反应迟钝,表现为主动言语减少,语速慢,语音低,应答及交流困难。

(3)意志活动减退 活动减少,独坐一旁,不与人沟通,或整日卧床。生活懒散、被动。严重时不语、不食、不动,自责自罪,甚至出现自杀行为。

(4)其他症状 主要有睡眠障碍、躯体不适、食欲减退、便秘等。

(三)双相情感障碍是指临床上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躁狂和抑郁常反复循环或交替出现,也可以混合方式存在,每次发作症状往往持续一段时间,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等产生不良影响。

三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家庭护理

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庭环境对其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人对其的关心程度,以及其家人对患者的态度和看法等可直接导致患者其精神疾病的复发。

(一)一般生活护理:①尽量选棉制医料,生活懒散者要督促指导其按时洗漱、沐浴、及时更衣和加减衣物。②保证营养供给,补充身体消耗:提供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及充足的饮水。③制作患者平时喜爱的食物,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及病情妥善安排患者的休息与活动。

(二)安全护理:①抑郁症患者在抑郁情绪未得到控制时,防自杀是重中之重。②躁狂症患者容易因小事而激惹,造成冲动伤人行为的发生。

(三)特殊护理:

(1)心理护理

①鼓励患者主动表达内心感受,倾诉不适,便于缓解其不良情绪与压力,也便于了解病情,为医生诊治提供参考资料。②正确运用沟通技巧,与患者交谈时,态度应亲切、温和、语言具体简单明确。不应责备、训斥、讽刺和挖苦患者,而应从语言技巧、行为表现上适当引导、督导控制患者的不良情绪。③满足患者合理要求,对不合理要求,一定要做耐心地解释和劝说,力求达到预期效果④对抑郁症患者多从情感上沟通,应设法打断患者的一些负性思考,负性循环,帮助患者回顾自身的优点、长处、成就来增加患者对自身或外界的正性的认识方式,减少患者的负性思考。通过自己的语言、表情和姿势去影响或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应具备同情心和责任感,启发和帮助患者以正确态度对待疾病。

(2)帮助患者制订符合个人实际情况的工作、生活、学习计划与目标,并帮助患者实现符合实际情况的人生价值。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安排适当的康复活动,如书法、绘画、手工制作、做饭及外出活动购物等,给患者提供与社会接触的机会。

(3)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患者共同学习新的心理应付方式,逐步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交往方式,通过学习和行动矫正训练改善患者的病誌应对方式,建立新的应对技巧。

(4)帮助患者明确坚持服药、定期门诊复查的重要性,纠正患者不良习惯,提高综合性自我护理能力。

(5)督促患者服药,监护患者的行为变化,发现症状复发及时就医。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