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血管外科小课堂:预防血栓,从我做起

时间 :2024-09-20 作者 :张晓杰 来源:济南市市中区人民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大家好,欢迎来到今天的血管外科小课堂!今天我们要聊的话题,可能听起来有点专业,但其实和我们每个人的健康都息息相关,那就是——预防血栓。血栓,这个潜伏在生活中的“隐藏杀手”,可能会悄无声息地影响我们的健康,但只要我们了解它,预防它,就能让它无处遁形。

一、什么是血栓?

血栓,简单来说,就是血管里形成的“血块”。想象一下,我们的血管就像一条条高速公路,血液就像在路上奔驰的汽车。而血栓,就像是路上突然出现的“大石头”,它会阻碍血液的正常流动,甚至完全堵住血管。血栓可以发生在动脉或静脉中,但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可能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二、血栓的危害

血栓的危害可不容小觑。如果血栓堵住了肺动脉,就会引起肺栓塞,这是一种可能致命的疾病;如果堵住了脑血管,就会引发脑血栓,也就是中风,可能导致偏瘫、失语等严重后遗症;如果堵住了心脏血管,就会导致心肌梗死,同样非常危险。

三、血栓的形成原因

血栓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三个:血管内皮损伤、血液流动缓慢、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内皮损伤就像血管壁破了个洞,容易让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聚集形成血栓;血液流动缓慢则让血液有机会在血管里“停滞不前”,逐渐凝固成血栓;血液高凝状态则是指血液里的凝血因子过多,或者抗凝物质不足,使得血液更容易凝固。

四、哪些人容易得血栓?

血栓可不是无缘无故就会找上门的,有些人群特别容易被它盯上:

1.久坐不动的人:比如长时间坐办公室的白领、长途司机、经常打游戏的年轻人等。长时间不活动,血液流动缓慢,就容易形成血栓。

2.高龄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会逐渐老化,弹性变差,更容易受损,而且老年人的血液黏稠度也会增加,所以老年人更容易得血栓。

3.有基础疾病的人:比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等。这些疾病会导致血管内膜损伤、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增加血栓的风险。

4.孕妇:孕妇在怀孕期间,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血液会处于相对高凝状态,再加上子宫增大对血管的压迫,使得下肢血液回流不畅,所以孕妇也是血栓的高发人群。

五、如何预防血栓?

说了这么多血栓的危害和易发人群,大家肯定很关心:怎么才能预防血栓呢?其实,预防血栓并不难,只要我们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就能大大降低血栓的风险。

1.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建议每天至少喝1500-2500毫升的水,当然,具体喝多少还要根据个人的活动量来调整。

2.多运动:定期进行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比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每周至少进行5次,每次至少30分钟。对于久坐不动的人,可以每隔一小时起身活动一下,做做伸展运动、踢踢腿、踮踮脚尖等。

3.合理饮食: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比如肥肉、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这些食物会增加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促进血栓形成。而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和坚果等,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此外,还要保持大便通畅,因为用力排便会导致腹压增高,不利于静脉血液回流。

4.戒烟限酒: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小板聚集,导致血栓形成。而过量饮酒则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压升高,也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所以,为了健康,还是早点戒烟限酒吧!

5.穿着宽松:避免穿着过紧的衣服、袜子或鞋子,因为过紧的衣物会压迫血管,影响血液循环。特别是对于需要长时间站立或坐着的人群,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非常重要。

6.特殊人群要特别注意:对于手术后的患者、长期卧床的病人以及孕妇等高风险人群,应特别关注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

结语

总而言之,血栓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了解它,预防它,就能让它无处遁形。从今天开始,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预防血栓,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记住:预防血栓,从我做起!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