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麻醉,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可能就是“手术室里打一针、一觉醒来手术结束”,但实际上,麻醉不仅包括麻醉镇痛,而且涉及麻醉前后整个围术期的准备和治疗,监测手术麻醉中的生理功能的变化,调控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以维护患者的生理功能,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条件,为患者安全的度过手术提供保障。此外,还承担危重患者复苏急救、休克救治、疼痛治疗等任务。可以说,麻醉科是医学领域里既神秘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麻醉到底能做些什么,让你对这个幕后英雄有更多的了解。
一、麻醉能治哪些病?
1.缓解慢性疼痛
常见的腰椎间盘突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以及癌痛等慢性疼痛,持续时间长,且普通止痛药的效果有限,严重时会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心理健康。而麻醉科医生可以借助神经阻滞、射频消融等专业技术,精准地“切断”或“调节”疼痛信号的传递,以此让患者的疼痛减轻甚至消失。
2.治疗急性疼痛
手术后伤口的疼痛、意外创伤等情况导致的急性疼痛来得快,感觉也非常剧烈。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疼痛,麻醉科医生会根据情况采用快速起效的镇痛药物或局部麻醉技术,帮助患者迅速缓解痛苦。
3.辅助治疗心理疾病
虽然不是第一选择,但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麻醉手段能成为心理疾病治疗的有力补充,为患者打开新的希望之门。针对难治性的重度抑郁症,有时医生会使用麻醉药物进行治疗,以便快速改善患者的情绪。
4.管理围手术期的疾病
手术不是切开和缝合这么简单,患者在手术前后可能面临各种问题。而麻醉科医生便是这些情况的守护者。他们基于麻醉药物、监测技术和生命支持手段,能够全程调控患者的身体状态,保障手术安全顺利。
二、麻醉是怎么“治病”的?
1.阻断神经信号
疼痛其实是一种信号传递,当身体某个部位受伤时,神经系统会把疼痛信号送到大脑,让我们感知到痛。而麻醉治疗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借助药物或技术,在这条“信息高速路”上设置障碍,让信号“发不出去”或者“大脑收不到”。
2.调控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的总指挥部,掌管情绪、痛觉和许多生理功能。麻醉药物有时候会直接作用于大脑,让中枢系统暂时休息或者重新调整,从而达到止痛、镇静甚至治疗的效果。
3.改善局部血流
麻醉还能帮助调节身体的局部血流供应。其中,神经阻滞技术可以减轻血管痉挛,让血流更加通畅,进而帮助组织修复以及缓解炎症。这种效果对于因血液循环问题导致的疼痛或者病变非常有帮助。
三、关于麻醉的几个误解
1.“麻醉就是打一针就好了”
很多人以为麻醉就是医生简单地打一针麻醉药,其实完全不是这样。麻醉的过程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身体状况和手术类型量身定制。是选择全身麻醉还是局部麻醉?用药剂量是多少?患者在麻醉过程中需要哪些监护?这些都需要麻醉医生精确计算。与此同时,麻醉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医生全程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及时调整方案。
2.“麻醉没什么风险”
尽管现在的麻醉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麻醉本身仍是一项严谨而高风险的医学操作。不同患者对麻醉药物的耐受性不同,部分人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心律失常、血压剧烈变化和呼吸意外等情况。这也是为什么麻醉医生需要接受多年严格的训练,并反复确认每一环节都精准无误。
3.“麻醉医生不重要”
在手术中,麻醉医生常常被误解为配角,其实他们是手术室里不可或缺的幕后英雄。从设计麻醉方案到监测手术过程中的生命体征,再到术后的镇痛管理,麻醉医生都会全程参与,努力保障患者的安全舒适。如果把手术比作一场航行,那么主刀医生是船长,而麻醉医生就是操控引擎的工程师,可以保障这艘“船”能平稳到达彼岸
借助了解麻醉的方方面面,你会发现麻醉是现代医学中集科学性、精准性和技术性于一体的重要学科。希望这篇科普能让你对麻醉有新的认识,下次再提到麻醉,不妨想一想它的多种妙用,以及那些默默守护我们的麻醉医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