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时期是身体快速生长发育的阶段,但由于其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在儿童患病期间,居家护理成为了重要环节。家长作为孩子最亲近的照顾者,掌握正确的居家儿科护理知识和技能,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儿童的健康问题,减轻儿童的痛苦,缩短病程,同时也有助于增强亲子关系,提升家庭的健康意识。
一、基础护理要点
(一)体温监测
准备一支电子体温计或水银体温计,学会正确测量孩子的体温。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测量体温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3岁以下的婴幼儿可以测量腋温或肛温。腋温测量时,要将体温计的水银端或探头放在孩子腋窝深处,让孩子手臂夹紧,测量5-10分钟;肛温测量相对更准确,但操作要轻柔,将体温计的水银端轻轻插入孩子肛门2-3厘米,测量3-5分钟。3岁以上的孩子还可以测量耳温,使用耳温枪时,要按照说明书正确操作,对准孩子的耳道。正常体温范围因测量方式而异,腋温一般在36℃-37℃之间,肛温在36.5℃-37.5℃之间,耳温在36℃-37.5℃之间。当孩子体温超过37.3℃时,可能存在发热情况,要密切观察体温变化,每隔1-2小时测量一次。
(二)观察精神状态
孩子的精神状态是反映病情轻重的重要指标。如果孩子在生病期间仍然活泼好动、能正常玩耍、对周围事物有兴趣,说明病情可能相对较轻;反之,如果孩子精神萎靡、嗜睡、烦躁不安、哭闹不止或者对平时喜欢的东西都没有反应,那就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可能病情较为严重,要及时就医。
(三)保持环境适宜
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2℃-25℃左右,这样的温度能让孩子感觉舒适,不会过热或过冷。可以使用空调或暖气来调节温度,但要注意定期通风换气,每天至少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减少病菌滋生。同时室内湿度也很关键,适宜的湿度在50%-60%之间。
二、常见疾病的护理
(一)感冒护理
孩子感冒后,食欲可能会受到影响。这时要给孩子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蛋等。避免给孩子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油炸食品、辣椒等,这些食物会加重肠胃负担,不利于身体恢复。可以多给孩子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如橙子、柠檬、西兰花等,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孩子的免疫力,促进身体康复。
如果孩子有鼻塞症状,可以用生理盐水滴鼻,每次每侧鼻腔滴入2-3滴,然后轻轻按压鼻翼,帮助清理鼻腔分泌物,缓解鼻塞。对于咳嗽症状,多给孩子喝温水,能湿润咽喉部,减轻咳嗽。如果咳嗽较严重,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咳药物。
(二)发热护理
当孩子体温在38.5℃以下时,可以先采用物理降温方法。用温水擦拭孩子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水温在32℃-34℃之间,擦拭过程中要注意保暖,避免孩子着凉。
如果孩子体温超过38.5℃,在医生指导下可以给孩子服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体重,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服用,不要自行增减药量。
(三)腹泻护理
孩子腹泻期间,饮食要格外注意。如果是轻度腹泻,可以继续母乳喂养或给予平时的配方奶,但要适当减少喂奶量,增加喂奶次数。如果是已经添加辅食的孩子,可以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如白粥、米汤、煮熟的苹果泥等。避免给孩子吃高纤维、高脂肪、高糖的食物,如蔬菜、肉类、糕点等。
腹泻会导致孩子大量失水和电解质丢失,容易引起脱水。要给孩子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按照说明书的比例冲调,少量多次让孩子饮用。如果孩子出现脱水症状,如口唇干燥、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要及时就医,可能需要静脉补液。
总之,家长做好居家儿科护理,能在孩子生病时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细心的观察、正确的护理、合理的用药以及贴心的心理关怀,帮助孩子战胜疾病,健康成长。但如果孩子病情严重或持续不缓解,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不要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