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ICU患者的体位管理:细节决定成败

时间 :2024-12-23 作者 :刘海英 来源: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 重症医学科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当患者病情严重进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时,每一个护理细节都可能对患者的康复产生重大影响,而体位管理就是其中极为关键的一环。看似简单的调整患者的躺卧姿势,实则蕴含着许多科学与讲究,真可谓细节决定成败。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为什么ICU患者的体位管理如此重要。

ICU患者通常身体极度虚弱,自主活动能力受限或丧失,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会引发一系列严重问题。比如,容易导致局部皮肤受压,血液循环不畅,进而引发压疮。压疮一旦形成,不仅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延长住院时间,还可能引发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而且,不合理的体位可能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心血管功能以及消化功能等。

那么,ICU患者常见的体位有哪些呢?

一、平卧位

平卧位是最基本的体位,但也并非毫无讲究。在患者平卧位时,要注意保持头部、颈部和脊柱在一条直线上,避免扭曲。可以使用合适的枕头来支撑头部,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舌根后坠阻塞气道。同时,要定时为患者翻身,一般每2小时一次,即使使用了减压床垫等设备,也不能忽视翻身的重要性。在翻身时,动作要轻柔、协调,避免拖拉拽等粗暴动作,防止损伤患者皮肤和关节。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患者,如头部受伤或进行了脑部手术的患者,头部的位置可能需要根据医嘱进行适当抬高或调整,以利于降低颅内压。而对于休克患者,下肢可适当抬高,促进血液回流,增加回心血量,但抬高角度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30度,以免影响呼吸。

二、半卧位

将床头抬高30-50度,这种体位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对于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患者,半卧位可以减少腹部脏器对膈肌的压迫,增加胸腔容积,从而改善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减轻呼吸困难的症状。同时,半卧位也有利于降低胃食管反流的风险,减少反流物误吸进入呼吸道的可能性,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在患者进食或鼻饲时,保持半卧位尤为重要,并且在进食后一段时间内也应维持该体位,一般建议餐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内不要平卧。

三、侧卧位

侧卧位也是常用体位之一。侧卧位时,患者身体的一侧受力,可以缓解平卧位时背部和臀部的压力,预防压疮。在侧卧位时,要注意在患者背部、腰部、两腿之间等部位放置合适的软枕,保持身体的稳定和舒适,避免身体过度倾斜或扭曲。同时,要注意定时更换侧卧方向,一般每2-3小时更换一次,使身体两侧的皮肤和组织都能得到轮流休息。对于一些长期卧床且有痰液潴留的患者,侧卧位还便于进行体位引流,促进痰液排出。

四、俯卧位

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严重肺部疾病患者,俯卧位通气能够改善氧合。这是因为俯卧位时,背部的肺泡可以得到更好的复张,减少了肺内分流,改善了通气/血流比例。但俯卧位通气对患者的护理要求较高,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多名医护人员密切配合,确保患者的安全。同时,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情况以及各种管道的位置和通畅性,因为体位的改变可能会影响这些方面。

除了正确选择和调整体位外,在体位管理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比如,要随时检查患者的皮肤状况,尤其是受压部位,观察是否有发红、破损等迹象,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使用减压敷料等。对于带有各种管道的患者,如气管插管、中心静脉导管、导尿管等,要确保在体位改变时管道的固定和通畅,防止管道扭曲、脱落或堵塞。同时,要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由于长时间处于特殊体位且病情严重,患者可能会感到不适和焦虑,医护人员应给予充分的关心和安慰,必要时可适当使用镇静药物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ICU患者的体位管理虽然只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环节,但却对患者的预后有着深远的影响。每一个细节都需要医护人员精心呵护、认真对待,通过科学合理的体位管理,为患者的康复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机会,让患者在与病魔的斗争中能够得到全方位、精细化的护理支持。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