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输血知识您了解多少?

时间 :2024-08-30 作者 :​ 谭斯亮 来源: 柳州市中医医院(柳州市壮医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输血治疗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手段,它涉及将血液或血液成分通过静脉输注给患者,以改善血液循环、提高携氧能力或纠正凝血功能障碍来促进患者健康,同时也为许多外科手术和治疗方案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那么什么情况下可以输血?是否输注全血最有营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输血的相关知识吧。

输血治疗主要分为全血输血和成分输血两大类。

一、什么是全血?

全血是指直接从血管中抽取出的、未经任何处理的血液,它包含人体内血液的全部组成成分,即血细胞和血浆。全血分为新鲜全血和保存全血。新鲜全血是指采血后一定时间内(一般认为在24小时内)的血液,它保持了血液中大部分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保存全血是保存在4±2℃环境下的全血,根据保存液的不同,其保存期可为21天-35天。

二、什么是成分血?

成分输血是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全血中的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高纯度的血制品,然后再根据病情的需要输给病人,需要什么就输什么成分的输血方法。

三、血液成分的种类有哪些?适应症是什么?

血液成分主要有红细胞、血小板、血浆,其中红细胞制剂包括悬浮红细胞、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辐照红细胞、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等。

1.悬浮红细胞:适用于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外伤或手术引起的急性失血、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和儿童的慢性贫血等。

2.去白悬浮红细胞:适用于反复输血已产生HLA或HPA抗体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患者、准备做器官移植的患者。

3.洗涤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去除了全血中98%以上的血浆后得到的红细胞制剂。适用于对血浆成分过敏、IgA缺乏、非同型造血干细胞移植、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新生儿输血、宫内输血及换血等,可降低过敏、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等输血不良反应。

4.辐照红细胞:辐照红细胞是指用一定剂量的射线(通常为γ射线)照射红细胞,使其中的淋巴细胞DNA受到不可逆的损伤,从而丧失有丝分裂的活性和增殖能力。由于去除了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辐照红细胞在输血过程中能够降低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的发生风险,其适用于免疫力低下或受损的患者、新生儿换血、宫内输血、选择近亲供者血液输血。

5.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使用速冻设备将甘油化的红细胞进行速冻,并置于-65℃以下(通常为-80℃)的条件中保存。当临床需要时,从冷冻冰箱中取出,放入37~40℃恒温水浴箱中快速融化。之后使用专用的自动化设备采用渗透压梯度递减的方法进行洗涤,以清除几乎所有的甘油,并将红细胞悬浮于一定量氯化钠注射液中。适用于稀有血型患者及有特殊情况患者的自体红细胞保存与使用等。

6.血小板制剂:血小板制剂包括浓缩血小板和单采血小板。适用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

7.血浆制剂:包括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病毒灭活冰冻血浆、去冷沉淀血浆等。适用于替代性补充凝血因子缺乏患者,预防出血或止血。也可用于大量输血、大面积烧伤、创伤、血浆置换等。

四、成分输血的优点是什么?

1.针对性强: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输注特定的血液成分,从而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减少输血反应:由于只输注患者所需的血液成分,因此可以减少因输注不必要的成分而引起的输血反应。

3.节约血液资源:成分输血可以充分利用血液中的各种成分,避免全血输注时的浪费现象。

五、输全血营养最全吗?

血液一旦离开人体,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成分会发生很大变化,红细胞脆性增加,易发生溶血。粒细胞保存1天后,即已丧失功能活性。血小板在全血中保存12个小时后活性下降50%;不稳定的凝血因子如Ⅷ因子保存24小时后活性下降50%,Ⅴ因子在保存3-5天后也会损失50%。所以4℃保存5天以上的全血,有效成分只有红细胞、血浆蛋白和稳定的凝血因子。所以全血并不意味着营养最全。

六、总结

输血治疗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手段,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掌握输血指征、选择高质量的血液制品、加强输血监测和护理等措施,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