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表现为肝脏弥漫性、进行性病变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肝脏损害。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形态、组织结构等会发生病变,进而出现疲倦乏力、食欲减退、腹痛腹胀、出血等症状,影响其生活质量。而超声诊断可以准确诊断肝硬化疾病情况,能够为患者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有利于保证患者肝硬化的治疗效果。
一、什么是肝硬化
肝硬化是肝脏弥漫性进行性疾病,患者存在肝实质广泛变性和坏死、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假小叶形成等症状。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根据病理类型差别可分为小结节性肝硬化、大结节性肝硬化、混合性肝硬化几种情况。患者在患病后肝组织损害,并引起结缔组织弥漫性增生,会出现肝细胞变性坏死、肝内纤维化、假小叶形成等情况。肝硬化患者一般会出现疲倦乏力、食欲减退、腹泻腹痛、出血等症状,患者还可能出现面部色素沉着、黄疸、胸水、腹水、脾肿大等体征,对其身体健康具有严重威胁。肝硬化是不同疾病因素长期作用于肝脏导致的肝病终末阶段,通过科学准确的诊断方法,了解患者病情进展情况,对于治疗肝硬化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二、肝硬化超声的检查流程
为肝硬化患者提供超声检查前,需保证患者提前空腹8—12h,患者检查时可以取平卧或右前斜位。调整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后,从患者肋间至肋下完成横向、纵向、冠状位扫查。超声检查肝硬化时,要对患者肝脏大小、包膜、肝实质光点、回声等情况进行检查,测量患者门静脉及其属支、脾静脉及左肾静脉内径等参数,并注意测量患者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为后续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三、肝硬化超声诊断价值
肝硬化是表现为肝组织弥漫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出现的疾病,是肝病终末阶段的重要表现。肝硬化有多种类型,小结节性肝硬化、大结节性肝硬化、大小结节混合性肝硬化的病情表现以及病因各不相同,在实际治疗时也需要进行准确区分。准确的诊断对于肝硬化患者而言至关重要,而超声作为一种优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详细了解肝组织结构,帮助评估肝硬化疾病的进展情况。
肝硬化超声诊断可以运用超声检测仪进行检查,通过观察患者肝脏二维图像、彩色多普勒、脉冲多普勒等表现,详细了解患者病情特点。①肝硬化患者的超声二维图像可明显观察到其肝脏失去正常形态,肝脏边缘角变顿,晚期肝硬化患者肝脏明显萎缩,还可能伴有胆囊位移。可观察到肝硬化患者的肝被膜改变、肝实质结构改变等情况,肝实质结构改变时,患者肝内回声增粗、增强,并且呈密集小颗粒状、短线条样改变,增生的纤维条束呈网格状分布,可见低回声小结节。超声检查能够观察到患者肝血管的改变,对门静脉扩张、门静脉血栓形成、肝静脉变细等进行分析。通过超声检查患者脐静脉、胆囊壁静脉等侧支循环变化,还可进一步评估患者病情变化。②超声检查可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分析患者血流变化。通过彩色多普勒可发现肝硬化患者的门脉管腔内色彩变暗淡,发现患者肝脏血流方向变化,并通过观察血流色彩变化,分析患者肝功能的变化。③超声检查中脉冲多普勒可通过分析频谱变化,了解患者门脉血流方向改变、门脉血栓堵塞等情况,也可分析患者侧支循环中胃冠状静脉曲张、胆囊静脉曲张等病变,为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超声诊断在肝硬化患者病情诊断中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帮助分析患者肝脏病理状态,了解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分析患者的发病机理。在实际治疗中,超声诊断也可以密切监测患者治疗后肝脏恢复情况,为患者治疗效果保障提供有效帮助。
结语
肝硬化是对患者身体健康有严重威胁的疾病,超声在肝硬化的临床诊断中发挥着良好的作用,能够为患者提供准确的疾病诊断,并且具有便捷、高效、经济、安全等特点。超声诊断可以在肝硬化患者治疗中为其提供有效的诊疗依据,在实际应用中,也需要结合肝硬化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详细评估患者肝硬化病变进展情况,提升诊断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