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颅脑损伤作为一种常见的外伤,其突发性和严重性往往令人措手不及。据医学研究显示,颅脑损伤后的救治效果与时间密切相关,特别是在伤病发生后的最初10分钟,这段时间被称为“白金10分钟”。在这宝贵的10分钟内,正确的急救护理可以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伤残率。本文将详细介绍颅脑损伤的急救护理措施,以及为什么“白金10分钟”如此重要。
一、颅脑损伤的危害与“白金10分钟”的重要性
颅脑损伤是指由于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导致脑组织结构和功能受损。常见的颅脑损伤类型包括头皮裂伤、颅骨骨折、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等。颅脑损伤病情复杂、变化快,易引起不良后果,严重时可导致患者颅内压急剧升高,甚至立即发生脑疝死亡。
“白金10分钟”的概念源于急救医学,它强调了伤病发生后时效最重要、救治最薄弱的早期10分钟左右时段内伤病救治的时效性原则和理论。研究显示,心跳骤停后4分钟,大脑皮层细胞就开始出现不可逆转的损伤和细胞死亡,10分钟就会出现脑组织基本死亡。因此,在心搏骤停十分钟内开始心肺复苏抢救,才有可能复苏成功。对于颅脑损伤患者而言,伤后一小时是抢救治疗的“黄金时段”,但最初的10分钟更是决定生死的关键。
二、颅脑损伤的急救护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
颅脑损伤患者常合并有明显的呕吐,呕吐物可能堵塞呼吸道,导致窒息。因此,急救时应首先检查患者的气道是否畅通,及时清理分泌物,解除呼吸道梗阻。对于昏迷或意识不清的患者,应保持其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误入气道。
2、控制出血
颅脑损伤患者可能出现头皮裂伤或颅骨骨折导致的出血。此时,应迅速进行局部压迫止血,可用干净毛巾、手绢等物品卷成条状,压迫伤口止血。若出血无法控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等待专业救援。
3、检查生命体征
抵达现场后,应迅速检查患者的自主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若患者已经无生命迹象,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鼻腔和耳腔内是否有异常的流液,若有流液切忌去堵塞,因为大部分流液都是脑脊液流出,强行堵塞可能导致颅内感染。
4、固定颈椎
颅脑损伤患者可能合并颈椎损伤。因此,在急救过程中,应使用颈托固定患者的颈部,避免颈部活动造成二次损伤。若现场没有颈托,可用衣物、毛巾等柔软物品固定颈部。
5、拨打急救电话
在完成初步急救措施后,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等待专业救援人员的到来。在等待过程中,应持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畅通,并进行必要的心理安抚。
6、专业急救措施
对于严重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会立即进行更专业的急救措施。包括给予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进行头颅CT检查等。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三、增强公众急救意识与技能培训
“白金10分钟”不仅是一个急救医学范畴的时间概念,更是一个社会范畴的时间概念。在灾害频发的今天,任何灾害和伤病发生后,要想在10分钟内得到专业急救体系的救护是困难的。因此,增强公众的急救意识和技能至关重要。
政府、医疗机构和社会组织应积极开展急救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活动。通过走进校园、社区、车站、商场等地宣传急救知识,让更多的人掌握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基本急救技能。同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急救培训课程,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此外,媒体也应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报道急救成功案例和普及急救知识,提高公众对急救重要性的认识。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良好氛围。
总之,颅脑损伤作为一种常见的外伤,其救治效果与时间密切相关。在伤病发生后的最初10分钟,即“白金10分钟”内,正确的急救护理可以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伤残率。因此,增强公众的急救意识和技能至关重要。政府、医疗机构和社会组织应积极开展急救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活动,让更多的人掌握基本急救技能,为守护生命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