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心内科药物知多少:常见药物与作用解析

时间 :2024-08-23 作者 :裴美艳 来源: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一、抗心绞痛药物

1.硝酸甘油是这类药物的典型代表。它主要通过扩张静脉血管,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心脏前负荷,同时也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当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能迅速缓解症状。在临床应用中,硝酸异山梨酯也是常用药,它有长效和短效之分,长效制剂可用于预防心绞痛发作,其作用机制与硝酸甘油相似,通过释放一氧化氮,舒张血管平滑肌。

2.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它们主要作用于心脏上的β受体,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从而减少心肌耗氧量。这对于劳力性心绞痛患者效果显著。同时,β受体阻滞剂还能改善心肌缺血区的供血,因为减慢心率后,心脏舒张期延长,有利于血液灌注到心肌。但这类药物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对于存在支气管哮喘、严重心动过缓等情况的患者要慎用。

3.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都属于此类。它们可以阻止钙离子进入心肌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使血管平滑肌松弛,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同时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硝苯地平起效快,能快速缓解心绞痛,但可能会引起反射性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氨氯地平作用时间长,血压波动小,对心脏的负性肌力作用较弱,适用范围较广。

二、抗心律失常药物

1.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属于钠通道阻滞剂。例如奎尼丁,它能适度阻滞钠通道,降低心肌自律性,减慢传导速度,延长有效不应期,对各种快速型心律失常都有一定疗效。但奎尼丁的不良反应较多,如金鸡纳反应,表现为头痛、耳鸣、视力模糊等。

2.除了用于抗心绞痛,在抗心律失常方面也有重要作用。如前所述,它们可以通过减慢心率、抑制异位起搏点自律性等机制,治疗多种快速型心律失常,特别是与交感神经兴奋有关的心律失常,像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等。

3.胺碘酮是这类药物的代表。它对钾、钠、钙等多种离子通道都有阻滞作用,能显著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对各种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都有很好的疗效。但胺碘酮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肺纤维化、甲状腺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需要密切监测。

4.维拉帕米和地尔硫䓬可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它们通过阻滞心肌细胞膜上的钙通道,抑制钙离子内流,降低窦房结和房室结的自律性,减慢传导速度,适用于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但对于严重心力衰竭、Ⅱ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等患者禁用。

三、抗高血压药物

1.氢氯噻嗪是常用的噻嗪类利尿剂。它通过排钠利尿,减少血容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从而降低血压。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血钾降低等不良反应,常与其他降压药联合使用。吲达帕胺不仅有利尿作用,还能直接扩张血管,降压效果较好,且对血钾的影响相对较小。

2.在降压方面,β受体阻滞剂通过抑制肾素释放,减少心输出量,降低外周交感神经活性等多种机制发挥降压作用。适用于不同程度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心率较快的中青年患者或合并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的患者。

3.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钙通道阻滞剂在降压治疗中应用广泛。它们能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降压效果显著,且对血脂、血糖等代谢无不良影响。不同类型的钙通道阻滞剂在作用时间、不良反应等方面存在差异,临床应用时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4.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ACEI类药物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生成,从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它们还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尿蛋白,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心力衰竭等患者尤为适用。但部分患者使用后可能会出现干咳等不良反应。

5.氯沙坦、缬沙坦等ARB类药物直接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发挥降压作用。

心内科药物种类繁多,每种药物都有其特定的作用机制、适应证和不良反应。在使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病情综合考虑,合理选择药物,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在使用这些药物时,也需要遵循医嘱,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