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是我国近年来较为高发的呼吸系统疾病,该症会在发病后中晚期出现全身性症状,对病人造成严重的生命威胁。慢阻肺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简称,其症状表现主要以气流受限为主,随着病人病情的发展,其呼吸功能也随之受到较大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生活习惯的变化不断加深,人们由于生活习惯、工作环境等影响,导致我国慢阻肺的病人数量逐年增加,但大部分病人乃至社会对慢阻肺的认识存在不足,对慢阻肺比较陌生,这对慢阻肺的预防与诊治工作均带来较大的影响。那么慢阻肺究竟是什么类型的疾病?能够治愈吗?慢阻肺的危害性有哪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预防慢阻肺呢?就让小编带领大家了解一下吧。
一、什么是慢阻肺?
慢阻肺是指患者的气道在日常呼吸过程中,出现持续出现气流受限症状的疾病,病人存在较长时间的咳嗽、气短、痰多症状,该症早期的病情相对隐匿,并且症状与其他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相似,这使得大部分病人在早期并未产生足够的重视。随着病人的病情加重,传统的用药与处理无法获得明确的效果,这使得病人的呼吸功能从受阻逐步恶化为衰退,严重威胁其生命质量与安全性。慢阻肺的发病原因也相对复杂,其中吸烟是最为常见的致病诱因,此外,包括空气污染影响、职业环境、粉尘环境、化学物质暴露等原因,也是诱发慢阻肺的主要因素。
二、慢阻肺能够治愈吗?慢阻肺的危害性有哪些?
慢阻肺的病变是不可逆性病变,无法通过医疗技术逆转慢阻肺带来的气道病变与呼吸受阻,因此临床针对慢阻肺的治疗,主要以减轻患者病情、缓解患者不适感,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为目的。同时临床研究报道称,对于早期即诊断慢阻肺的病人,其通过专业、规范化的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病情控制效果,避免其病情的不断加重。慢阻肺的症状表现与其他呼吸道疾病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且病人的病情受到病情的影响,出现并发症的风险性,同时在日常治疗当中,病人的病情症状较为明显。慢阻肺的危害性在于,该症的不可逆性症状表现,使得其在发病后早期存在明确的症状,即便通过药物、吸氧等方式获得改善,也无法完全遏制病情,对病人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尤其在病情较为严重的病人当中,其呼吸功能、活动范围均受到影响,并最终影响病人的生命质量。尤其在中晚期病人的病情较为严重,出现较为明显的呼吸障碍,并最终影响病情的呼吸功能。
三、如何进行慢阻肺的预防呢?
为减少慢阻肺的发病风险,并促进慢阻肺的预防针对性,需针对病人的个体情况进行预防,针对慢阻肺的发病原因,需要指导病人戒烟,同时也应指导病人不可长期暴露在吸烟环境当中,避免二手烟对其气道功能的影响,减少由于吸烟、二手烟导致的慢阻肺。同时需要对病人长期所处的环境进行干预,避免在粉尘、烟雾、化学气体中暴露,尤其对于特殊职业环境、特殊工种的病人,需要做好职业保护,避免发生慢阻肺。需要叮嘱病人及家庭成员,多使用空气净化器、勤通风等方式进行预防,加强相对狭小环境的空气质量与流通效果,避免由于室内空气长期不更换引起的慢阻肺,获得针对性的预防效果。如果病人自身长期处于有害物质暴露的环境当中,则病人发生慢阻肺的风险性更高,针对此类病人则需要进行定期对肺功能检查,因此观察病人是否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出现慢阻肺,并对患病风险型增高的病人进行及时的干预。最后,利用呼吸锻炼可以从气道功能、肺活量等角度降低病人的患病风险,呼吸锻炼主要包括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长期锻炼后病人的肺活量得到有效提高。
总之,慢阻肺是危害性极大、病情进展缓慢的气道病变,属于不可治愈的气道疾病,为减少慢阻肺对病人生命质量的影响,临床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进行干预,帮助病人预防慢阻肺,减轻症状,改善其气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