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这一治疗,在目前来说技术经验已相对成熟,但众所周知只要是通过人工操作的,就会有可能出现错误的可能性。为此本文将分析如何进行安全血液透析,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帮助和建议。
了解血液透析
1.1什么是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又叫做血透,主要是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通过相应的仪器将体内的血液引流到体外,而后使用无数根空心纤维组成的透析器将身体产生的废物通过弥散和对流方式交换在透析液中,进而清除体内的代谢物质,保证体内酸碱平衡,并清除体内多余水分,最后将净化后的血液输回到体内。
血液透析的作用主要为清除体内多余杂质,因肾脏功能发生不全后导致体内代谢物无法排出,
1.2血液透析的优缺点
血液透析的优点在于其可以清除小分子毒素效率,缺点在于其对心血管以及循环系统影响较大,并不适合所有患者。需要结合患者病情每周进行2-3次血液透析,在短期内可以清除体内的毒素以及多余水分,以及可以纠正高钾、酸中毒等电解质紊乱。缺点方面主要表现在血液透析过程中会导致血压出现一系列波动,由于血液透析过程中需要使用一次性引出100ml-200ml的血液到透析管路中,而对于一些体质较弱或年龄较大的呼延灼则会出现不耐受血液透析,在透析时出现低血压、休克等症状
安全血液透析的措施
2.1预防透析内瘘穿刺
由于患者每周需要透析2-3次,每个月至少12次,每年大约有144次不间断且反复的透析治疗,在此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对患者的治疗以及预后造成影响。其中动静脉内瘘护理就是十分重要的护理工作,动静脉内瘘作为血液透析中主要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生命线”,但是由于患者需要多次反复的穿刺,每次至少穿刺2针,每年则需要穿刺300多针,使患者内瘘血肿、血管狭窄以及假性动脉瘤等的风险大大增加。为减少动脉内瘘穿刺奉献,就需要穿刺前和患者以及家属进行相应的沟通,并签署内瘘穿刺使用风险告知术,并让经验丰富的护士为患者穿刺、固定,穿刺过程中需要先对内瘘功能进行评估,对内瘘风险进行预判,降低穿刺失败风险,并做好相应的消毒处理,严格的按照无菌操作,避免导致内瘘出现感染。而后就是使用合适的穿刺及时,例如湿针穿刺等,对于血管通路复杂的则使用超声引导下静脉穿刺等,避免导致区域穿刺使血管损伤。最后是在透析时需要做好安全巡视工作,固定内瘘针避免脱针、渗液等,同时辅助红外线理疗手段,促进内瘘功能成熟。
2.2注意血液透析安全用药
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试,由于伴随多种基础疾病,就需要使用多种药物,无疑会加大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加大透析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例如透析时候使用抗凝剂,就会加大透析中凝血风险等。
2.3注意并发症管理
此外,血液透析后患者会很容易出现高血压等并发症,此时若吃降压药则会导致患者血液突然下降,导致低血压发生。同样的部分患者若在低血压时服用盐酸米多君,提高血压水平,但会出现严重难度肌肉痉挛和低血压情况。
2.4控制水钠摄入
血液透析治疗时患者需要严格的控制水钠摄入量,从而缓解肾脏负担。患者需要每日都测量自己的排尿量,确保尿量在500ml。
2.5饮食护理
患者需要注意低盐饮食,避免食用较多的咸食物,适当补充蛋白质,尽量多使用瘦肉、蛋类等,保证身体营养均衡。
2.6保证透析仪器的安全性
近年来随着血液透析广泛应用,和透析装置的不良事故也频频发生,例如透析器破损或机器漏水、透析膜破裂以及管路漏血进气等情况,若没有及时发现并处理则会出现严重的后果。且患者对透析装置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一旦发生问题则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总之,血液透析作为治疗肾脏疾病的主要替代方式之一,该方式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同时也伴有诸多风险和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对此我们就需要通过多方面注意,包括加强并发症管理、做好透析装置的风险预防等,提高血液透析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