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医学领域,中西医外科都有着各自独特的治疗方法,为患者缓解痛苦、恢复功能提供了多种选择。了解这些治疗手段,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至关重要。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概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的退变、损伤等原因,导致椎间盘的髓核突出,压迫周围的神经组织、脊髓等,从而引起腰痛、下肢放射痛、麻木、无力等一系列症状。长期的不良姿势、重体力劳动、外伤等都是常见的诱发因素。
三、中医外科治疗方法
(一)针灸治疗
针灸是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如腰部的肾俞、大肠俞、腰阳关等,以及下肢的环跳、委中、阳陵泉、承山等穴位,可以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针刺这些穴位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减轻神经的压迫和刺激,缓解疼痛和麻木症状。例如,针刺委中穴,中医有“腰背委中求”之说,能有效缓解下肢的疼痛和不适。
(二)推拿按摩
专业的推拿按摩可以调整脊柱关节的位置,缓解肌肉痉挛。按摩师通过揉、滚、按、推等手法,放松腰部紧张的肌肉,如竖脊肌等。对于一些轻度的椎间盘突出,通过推拿可以使突出的椎间盘部分回纳,减轻对神经的压迫。同时,推拿还能促进局部的新陈代谢,消除炎症介质,减轻疼痛。例如,采用腰椎斜扳法可以调整腰椎关节的紊乱,改善神经受压状况。
(三)中药内服与外用
1.内服中药:根据患者的辨证论治,常见的证型有肝肾亏虚、气滞血瘀、寒湿痹阻等。对于肝肾亏虚型,可使用六味地黄丸加减以滋补肝肾;气滞血瘀型则用身痛逐瘀汤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寒湿痹阻型以独活寄生汤祛风除湿、散寒通络。这些方剂通过调整人体的脏腑功能、气血运行,从根本上改善病情。
2.外用中药:中药热敷、膏药贴敷等方法也较为常用。例如,将艾叶、川芎、乳香、没药等中药制成热敷包,热敷于腰部疼痛部位,药物可通过皮肤渗透,直达病所,起到温通经络、消肿止痛的作用。膏药如狗皮膏等,贴于腰部能持续发挥药效,缓解疼痛。
四、西医外科治疗方法
(一)保守治疗
1.卧床休息:在急性发作期,严格卧床休息是重要的治疗措施。患者需卧硬板床,一般建议休息3 - 4 周。这样可以减轻腰椎的压力,缓解椎间盘对神经的刺激,有利于局部炎症的消退。
2.药物治疗:
-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它们通过抑制体内的炎症介质前列腺素的合成,达到止痛消炎的效果。
- 肌肉松弛剂:对于伴有肌肉痉挛的患者,如氯唑沙宗等药物可以松弛紧张的肌肉,减轻疼痛和僵硬感。
- 神经营养药物:甲钴胺等药物可以促进神经的修复和再生,对于缓解下肢麻木等神经症状有一定作用。
3.物理治疗:包括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照射、牵引等。牵引治疗是通过拉开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的压力。一般采用骨盆牵引,根据患者的体重和病情调整牵引的重量和时间。热敷、超短波等物理治疗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
(二)手术治疗
1.髓核摘除术:当保守治疗无效,且患者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时,可考虑手术。髓核摘除术是最常见的手术方式之一,通过手术将突出的髓核组织摘除,解除对神经的压迫。传统的开放手术视野清晰,但创伤较大;而近年来的微创手术,如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能精准地摘除突出的髓核。
2.融合内固定术:对于一些伴有腰椎不稳的患者,除了摘除髓核外,还需要进行融合内固定。通过植入融合器和内固定装置,使相邻的腰椎椎体融合在一起,增强腰椎的稳定性,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五、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
中西医外科治疗并非相互独立,在很多情况下可以结合使用。例如,在手术前后可以配合中药内服和针灸治疗,促进患者的恢复。中药可以调整患者的身体状态,增强抵抗力,减少术后并发症。针灸可以缓解术后的疼痛和肌肉紧张。在保守治疗阶段,中西医结合可以取长补短,提高治疗效果,更快地缓解患者的腰腿痛症状。
六、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导致的腰腿痛是一个复杂的病症,中西医外科都有各自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应根据自身的病情、身体状况等,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需要配合适当的康复训练和生活方式调整,以提高治疗效果,预防疾病的复发,让患者重新恢复健康、舒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