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关于“白内障”,您了解吗?

时间 :2024-08-09 作者 : 姚宁 来源:兰州石化总医院(甘肃中医药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白内障是由于晶状体发生蛋白质变性、结构异常导致的透明度降低现象,进而阻碍光线通过至视网膜,导致视力减退甚至失明。作为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致盲性眼病,白内障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显著增加,尤其在老年人群体中高度集中。流行病学数据显示,50岁以上人群中白内障的患病率逐年递增,已成为影响该年龄段视功能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健康问题。了解白内障相关知识,对于其早期识别和有效治疗至关重要。

白内障的具体分类

临床根据其发生的解剖部位和具体特点将白内障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包括核性白内障、皮质性白内障和后囊下白内障三项

核性白内障主要发生于晶状体核,随着晶状体蛋白质老化和密度增加,导致核部混浊,并伴随晶状体硬化,具体表现为视力逐渐减退和近视加重皮质性白内障则主要影响晶状体皮质区域,特点是皮质纤维液化膨胀,进而形成放射状的楔形浑浊影,患者常在明亮光线下感到眩光,并伴随视力模糊后囊下白内障则发生于晶状体的后囊膜下,通常由晶状体上皮细胞异常增生引起,患者表现为视力下降迅速,在强光下症状加重,伴有视物变形和对比敏感度降低。

此外,还有糖尿病性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和先天性白内障等特殊类型糖尿病性白内障多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导致的晶状体代谢紊乱引起,外伤性白内障则是由于眼部直接外伤导致晶状体破裂或混浊,而先天性白内障多与遗传因素和母体感染有关

白内障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白内障目前的治疗主要依赖于手术干预,其中以“超声乳化术结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最常见且效果最为确切。其中的超声乳化术利用高频超声波将混浊的晶状体核液化并吸出,随后在患者眼内植入人工晶状体以恢复正常的屈光功能。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且患者术后视力改善显著。对于术后屈光度矫正,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需求选择适应不同距离视力的单焦点或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药物治疗与保守管理对于某些合并全身性疾病的或存在手术禁忌症白内障患者,可以选择保守治疗方法,例如按照医嘱服用抗氧化剂或α-1受体阻滞剂,以延缓白内障的进展。但需注意,药物治疗仅能在早期阶段起到一定的延缓作用,无法逆转已形成的晶状体混浊,最终大多数患者仍需接受手术治疗。因此,早期诊断在白内障的治疗中至关重要,以便在合适时机进行手术干预,避免因白内障引起的视功能严重受损。

白内障的常见误区?

首先,许多患者认为白内障必须“成熟”才能手术,这种观点已被现代医学证实为错误。当前的超声乳化手术技术能够安全有效处理早期至中期的白内障,避免等待过久导致的并发症,如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或晶状体膨胀性白内障。

其次,一些患者误以为滴眼液可以治疗或逆转白内障。事实上,虽然抗氧化剂抗氧化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晶状体混浊的进展,但它们并不能消除已形成的混浊,手术仍是该病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

再次,还有一种普遍存在的误解是手术后无需再次治疗实际上,部分患者手术后可能发生的后发性白内障,即晶状体后囊膜纤维化,已经成为一个常见问题,需要通过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进行处理,以恢复视力。

最后,部分患者将其视力模糊误认为是老花眼。尽管老花眼在中老年人群中常见,但其主要表现为近距离视物困难,而白内障的视力模糊不仅限于近视,还包括远视,且常伴有眩光、色觉改变等症状。忽视白内障的可能性而误认为只是老花眼,往往会延误治疗,导致视力进一步下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此呼吁公众特别是老年人群体关注自身的眼健康,同时通过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避免长时间暴露于紫外线下,控制血糖水平,戒烟限酒等,可以有效减少白内障的发病风险。此外,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以帮助早期发现晶状体混浊,从而在疾病早期采取干预措施,延缓其进展或及时进行手术治疗,避免因视功能减退而影响生活质量。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