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肿瘤科护理中,卧床患者由于疾病本身、治疗副作用等原因,身体较为虚弱,活动能力受限,容易出现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正确的翻身与拍背操作对于预防这些并发症、提高患者舒适度至关重要。这不仅需要护理人员掌握专业的技巧,患者家属也应了解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照顾患者。
二、翻身的目的与重要性
(一)预防压疮
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会使身体局部组织持续受压,尤其是骨骼突出部位,如骶尾部、足跟、肘部等。这会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发压疮。定期翻身能改变压力点,减轻局部压力,促进血液循环,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
(二)促进肺部通气
卧床患者肺部底部容易积聚分泌物,翻身有助于改变肺部的位置,使痰液在重力作用下移动,防止肺部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同时也能改善肺部通气和换气功能。
(三)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翻身过程中,患者的肢体得到一定程度的活动,可减少肌肉废用性萎缩和关节僵硬的风险,有助于维持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
三、翻身的准备工作
(一)环境准备
确保病房或卧室温度适宜,一般保持在22 - 24℃,避免患者着凉。拉好窗帘,保护患者隐私。同时,要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外界干扰。
(二)物品准备
准备好合适的枕头,用于支撑患者身体。如果患者身上有引流管等医疗设备,要确保其固定妥善,避免在翻身过程中牵拉或扭曲。
(三)人员准备
护理人员或协助翻身的家属要洗净双手,修剪指甲,防止划伤患者。如果患者体型较大或较重,可能需要多人协助翻身。
四、翻身的方法
(一)单人协助患者翻身(以向右侧翻身为例)
1.先将患者床头摇平,如患者病情允许,可先将患者移至床的左侧,靠近护理人员一侧。
2.护理人员站在患者左侧,将患者靠近自己一侧的手臂放在胸前,对侧手臂伸直放于身旁。
3.护理人员将左手放在患者的肩部,右手放在患者的臀部,轻轻地将患者向右侧翻转,使患者呈右侧卧位。在翻转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患者脊柱在一条直线上,避免扭曲。
4.调整患者的体位,使患者头部、颈部、脊柱保持在舒适的位置。在患者背部、两腿之间放置合适的枕头,保持身体稳定和舒适。
(二)两人协助患者翻身(以向左侧翻身为例)
1.同样先将床头摇平,两名护理人员分别站在床的两侧。
2.靠近患者头部的护理人员将双手分别放在患者的肩部和颈部,靠近患者足部的护理人员将双手分别放在患者的臀部和大腿处。
3.两人同时用力,将患者平稳地向左侧翻转,使患者呈左侧卧位。翻转时要注意协调动作,保持患者身体的整体性。
4.放置好枕头,对患者体位进行调整,确保患者舒适且各部位受力均匀。
五、拍背的目的与时机
(一)目的
拍背可使附着在气管、支气管壁上的痰液松动,利于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同时,拍背过程中对背部肌肉的振动也有一定的放松作用,可缓解患者的不适。
(二)时机
一般在翻身之后进行拍背。此外,当患者咳嗽有痰但难以咳出时,也可随时进行拍背。对于痰液黏稠或肺部感染风险较高的患者,可适当增加拍背的频率。
六、拍背的方法
(一)姿势
患者侧卧或坐位(如果病情允许),护理人员或家属站在患者的一侧,一般是右侧卧位时站在患者右侧,左侧卧位时站在患者左侧。
(二)手法
1.手指并拢、稍向内合掌,形成一个中空的杯状。这种杯状手在拍背时能更好地产生空气振动,增强拍背效果。
2.利用手腕的力量,从患者背部的底部(腰部以上)开始,由下向上、由外向内轻轻拍打,两侧肺部都要拍到。拍背的力度要适中,以患者能承受为宜,避免过于用力导致患者疼痛或受伤。一般每次拍背持续3 - 5 分钟。
七、注意事项
(一)观察患者反应
在翻身和拍背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如果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呼吸困难、疼痛加剧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特殊情况处理
1.如果患者身上有伤口、骨折、引流管等,在翻身和拍背时要特别小心。对于有伤口的部位,要避免压迫和牵拉;对于骨折部位,要给予适当的固定和保护;对于引流管,要确保其通畅且不受影响。
2.对于使用镇痛泵或其他镇痛措施的患者,要注意在药物作用高峰时,患者对疼痛的感知可能降低,但操作仍要轻柔,防止意外损伤。
(三)沟通与安慰
在操作过程中,要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告知患者翻身和拍背的目的和步骤,让患者有心理准备。同时,要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八、结语
正确的翻身与拍背是肿瘤科卧床患者护理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规范的操作,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患者家属,都应该认真学习和掌握这些技能,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