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如何理解颅内动脉瘤是“不定时炸弹”这一说法?

时间 :2024-08-02 作者 :穆振欣 来源: 日照市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一病区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颅内动脉瘤被形象地称为“脑内的不定时炸弹”,这一说法深刻揭示了其潜在的巨大危害性和不可预测性。以下是一篇关于颅内动脉瘤的科普文章,旨在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这一疾病。

颅内动脉瘤:脑内的不定时炸弹

在探讨颅内动脉瘤为何被称为“不定时炸弹”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瘤并非真正的肿瘤,而是颅内动脉血管壁局部薄弱所产生的瘤样突起,好发于脑底大动脉环的动脉分叉和主干分支处。这种异常的血管结构,犹如汽车轮胎上的鼓包,随时可能因承受不住内部压力而破裂,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一、颅内动脉瘤的成因与分类

颅内动脉瘤的成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多数学者认为其是在颅内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血管炎等因素与动脉瘤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根据病因和形态的不同,颅内动脉瘤可分为先天性动脉瘤、感染性动脉瘤、外伤性动脉瘤、动脉硬化性动脉瘤,以及囊性动脉瘤、梭形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和不规则型动脉瘤等。

二、颅内动脉瘤的危害性

颅内动脉瘤之所以被称为“不定时炸弹”,主要源于其破裂后极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动脉瘤破裂出血后,患者可能迅速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死亡。据统计,20-40%的患者死于动脉瘤的第一次破裂出血,而未行治疗的动脉瘤患者第一年死亡率为35%,五年内死亡率为51%。这些数据足以说明颅内动脉瘤的可怕之处。

三、为何称为“不定时炸弹”

不可预测性:颅内动脉瘤,这一隐藏在颅内血管壁上的异常膨出,宛如一枚无形且随时可能引爆的“不定时炸弹”。由于其破裂事件的发生极其难以精确预测,它可能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无论患者是否在活动或休息状态。这种不可预知性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生活困扰,患者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以防意外发生。

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颅内动脉瘤随时可能破裂,其危害性极大。大量出血的情况一旦发生,不仅可能导致脑组织受到压迫,还可能引发如脑水肿、颅内压急剧升高等问题,极大地增加了脑疝等致命并发症出现的风险。若不及时处理,可能迅速导致脑干受压,进而危及生命中枢的功能,使患者面临生命危险。

复发性:颅内动脉瘤破裂后,患者面临的不仅仅是初次出血的威胁。由于破裂处血管壁受损严重,加上血流动力学的冲击,动脉瘤很可能在短期内再次破裂。据统计,约有40-60%的患者会在动脉瘤出血后的一个月内再次发生破裂,而第二次破裂后的致残致死率更高。

四、如何预防与应对

鉴于颅内动脉瘤的严重危害性,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来预防其破裂出血并应对可能的并发症。

定期体检:颅内动脉瘤是可以通过体检筛查出来的。对于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危险因素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头颅CTAMRA检查以排除颅内动脉瘤的可能性。

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因素都可能促进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患者应积极控制这些危险因素以减缓动脉瘤的进展。

避免诱发因素:紧张、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都可能诱发颅内动脉瘤的破裂。患者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以降低破裂风险。

及时治疗:一旦确诊颅内动脉瘤,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未破裂的动脉瘤,可根据其大小、形态和位置等因素综合考虑是否进行手术干预;对于已经破裂的动脉瘤,则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以挽救生命。

五、总结与展望

颅内动脉瘤作为一种潜在的致命性疾病,其危害性不容忽视。通过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公众认识水平、加强早期筛查和干预以及优化治疗方案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颅内动脉瘤的破裂风险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进行,我们有理由相信颅内动脉瘤的诊治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