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骨折康复训练小知识

时间 :2024-08-02 作者 :王海燕 来源: 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骨折康复训练措施是骨折治疗中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会直接影响到骨折愈合质量,还会影响患者日后功能,以下将分析骨折康复训练的相关措施,旨在帮助更多骨折患者有效的恢复最佳状态。

一.骨折诱发因素

(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骨骼中的钙质会逐渐流失,导致骨密度降低,骨骼就会在此时变得更加脆弱,即使是轻微外力作用,也会导致骨折。此外一些骨质代谢疾病,也会削弱骨骼强度,加大骨折风险。

(2)疾病因素:骨肿瘤也是导致骨折的主要因素,无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都会对骨骼结构造成破坏,导致骨折。

(3)外伤因素:外伤是导致骨折最常见也是最直接的原因,包括直接暴力,例如体育运动过程中直接遭受到撞击。或意外过程中遭受打击。而间接暴力则包括跌倒使身体某个部位或髋部受到全部重量,导致骨折。此外若长期的重复性动作也会导致骨骼疲劳,最终导致骨折发生。

(4)营养因素:若维生素D以及钙质摄入不足则会导致骨骼健康受到影响,维生素D有助于钙质吸收,若维生素D摄入不足则会导致骨骼软化,加大骨折风险。

二.骨折康复训练措施

(1)肌肉功能练习:进行骨折复位固定后,患者需要尽早对并未固定关节进行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帮助肌肉收缩,同时还可以进行放松练习。李例如进行直腿抬高训练,可以刺激肌肉活力,尽快血液循环,促进消炎消肿。另外还可以使用蹬车法来完成下肢肌肉训练,从而锻炼肌肉力量和耐力。

(2)关节功能练习:关节活动对于预防关节僵硬和功能受限十分重要,对此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的主动和被动关节活动。例如患者可以进行轻微伸展动作,并逐渐的增加活动范围和训练时间,慢慢的恢复关节的正常活动。

(3)骨折恢复平衡功能练习:骨折固定恢复期间,患者会感觉到本体感觉不对称,会对患者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造成影响,例如就需要对患者进行平衡训练。患者可以进行特定的平衡练习,例如肢体对称性训练以及本体感觉训练,帮助患者逐渐恢复平衡能力。

(4)分阶段康复训练:第一阶段在骨折复位固定后,需要进行主动活动,从而保持肌肉活力以及关节灵活性。第二阶段,骨折逐渐愈合时可以增加训练难度,包括主动锻炼,从而增加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第三阶段,在评估骨折愈合企管科偶,即可进行浮肿或持重训练,增加关节活动度,帮助患者恢复到正常活动。

(5)特定训练方法:股四头肌静力性收缩训练:对于下肢骨折患者,例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则可以进行股四头肌的静力性收缩以及放松训练,从而维持肌肉力量和张力,避免肌肉萎缩。踝泵训练:对踝关节进行背伸动作,从而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学生,改善患者下肢肌肉力量。抬高训练:对于骨折患肢则需要抬高到心脏水平以上,从而帮助患肢保持血液训练,避免出现疼痛以及肿胀。抗阻训练:进入到康复阶段,即可对患肢进行抗阻训练,例如用哑铃对患肢进行对抗训练,增强患肢肌肉力量,保证关节功能以及稳定性。

(6)专业指导护理:若有条件可以接受到专业康复指导的患者,则需要到医院接受专业的康复指导,康复指导师会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予以针对性的康复方案,并通过各种器械设备完成辅助训练,保证训练安全性以及有效性。

(7)心理康复:由于骨折康复较为漫长,随着时间队医会使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为此骨折康复训练也包括心理状态的调整。在骨折康复期间需指导患者保持积极心态,并引导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必要时可以寻求专业人员帮助,从而更好的完成康复训练。

总之,骨折训练虽然较为漫长,但相信只要我们能够严格遵守医生和康复师的指导,会慢慢的使患肢康复,提高生活质量。而患者也需要以自身的毅力、耐力去克服康复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困难。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