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主要是通过药物等方法使患者整个机体或局部机体暂时失去感觉,从而使其在无痛状态下更顺利地接受手术或检查。麻醉分为多种类型,包括全麻、腰麻、局麻,而其实很多人对麻醉的了解比较少,不知道这几种麻醉有哪些不同。接下来,本文就主要为大家介绍到底什么是全麻、腰麻、局麻。
1什么是全麻、腰麻、局麻?
(1)全麻
全麻属于一种传统麻醉手段,主要是利用肌肉注射、吸入以及静脉注射等方式用药,在药物作用下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使患者意识全面消失,产生全身无痛效果,方便后续手术及检查。全身麻醉根据给药方式的不同又分为多种类型,主要有:①吸入麻醉,这种方式主要是使患者通过呼吸道吸入麻醉药物产生全身无痛效果,优势是具有较强的可控性,患者能迅速苏醒。②静脉麻醉,简单来说就是以静脉注射方式向患者体内注入麻醉药物,经血液循环,促进麻醉药物作用于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达到全身麻醉效果。此方式的优势是不会刺激患者呼吸道、无环境污染问题,缺点是欠缺良好的可控性,而且患者其肝肾功能、体内环境等会影响麻醉效应,若药物注射量过多,患者苏醒时间可能有所延迟。③复合麻醉,主要是联合使用两种甚至更多麻醉药物或相关技术,可结合发挥不同麻醉优势。
从医学层面分析,全身麻醉无明确禁忌症,一般若患者年龄较大或全麻风险过高,应尽量规避全身麻醉。
(2)腰麻
腰麻也就是半麻,全称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临床中属于常用的一种麻醉手段。具体是在患者蛛网膜下腔内部注入麻醉药物,药物作用部位是脊神经根,可使相关部位产生无痛感。如果患者存在严重腰背疼痛、心血管疾病、神经病、脊柱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应尽量避免腰麻。
(3)局麻
局麻也就是局部麻醉,是在患者身体局部注入局麻药物,达到暂时阻断局部感觉神经传导功能的目的,优势是相对安全,操作简单,患者神志不受影响,并能用于术后镇痛。局麻也分为多种类型,包括:①表面麻醉,主要是使渗透作用明显的局麻药物和患者局部黏膜接触,从而使患者的浅表部位神经末梢暂时失去痛觉;②局部浸润麻醉,主要是沿手术切口线分层注射局麻药物,以达到阻滞局部组织神经末梢的作用;③区域阻滞,主要是将适量局部麻醉药物注射入手术区域底部或四周。
2全麻、腰麻、局麻在临床上怎么用?
(1)全麻的临床应用
基本上所有手术场合都能使用全麻,虽然全麻操作比较复杂,对其临床应用产生一定限制,但一旦临床上患者使用其他的麻醉方式失败,医护人员可通过全麻方式尽量降低其他麻醉手段对患者的影响与伤害。另外,临床上有些检查或手术项目会使患者有明显的痛苦感,期间也常会配合应用全身麻醉术,比如无痛胃肠镜、无痛人流等就需要在全身麻醉状态下进行。此外在神经外科手术、肿瘤切除术、时间较长或复杂度高的手术、无法局麻的手术、需机械通气的手术以及检查等过程中也常会应用全麻。
(2)腰麻的临床应用
临床上常会在下肢、会阴、肛门、盆腔、腹部等部位手术过程中应用腰麻,此麻醉方式所用药物剂量较少,也会产生较好的麻醉效果。另外,孕妇分娩期间也常会辅助应用椎管内麻醉,也被称作无痛分娩,这种麻醉方式运用中患者不会完全无痛,以免造成产妇在娩出胎儿过程中无法根据医护人员指示用力。在无痛分娩期间,所用麻醉药物会进行稀释处理,主要目的是减轻产妇的疼痛感,比如可从12级减轻至3~7级,既可促使产妇顺利分娩,也可改善其分娩体验。
(3)局麻的临床应用
这种麻醉方式主要适合应用在浅表手术当中,比如体表创口缝合、口腔手术、四肢手术等,另外部分创伤性治疗与检查中也常会应用局麻,而且临床上还经常联合应用局麻和其他麻醉方式,从而改善患者治疗体验。局麻除了可在患者检查或手术治疗中应用,还能应用在控制术后疼痛方面。
在手术以及有创检查等过程中,麻醉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又分为全麻、腰麻、局麻等,临床上要结合患者的情况,为患者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尽量减轻痛苦,尽快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