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医学上称为脑卒中,近年来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头号杀手”。它发病急骤,以其“五高”的特点给患者本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沉重的负担,即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及较高的经济支出。许多人谈“中风”色变,认为一旦患病就意味着人生跌入谷底,生活质量将一落千丈。然而,我想告诉大家:“中风”并非不可战胜,它更像是一场需要全力以赴的持久战,只要我们科学应对,积极康复,依然可以重拾健康,拥抱美好生活!
1.认识“中风”: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中风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脑组织损伤而出现的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主要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类型。两种类型的发病机制不同,但都会对大脑造成损伤,导致各种功能障碍。
中风的症状表现多样,但都具有突发性,常见的有:
身体一侧突然无力或麻木:例如一侧肢体无法抬起,无法正常行走,感觉一侧身体像“踩棉花”一样。
面部、手臂或腿部,尤其是身体一侧出现麻木或无力:面部可能出现口角歪斜、眼睛闭合不全等症状。
说话含糊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患者可能无法清晰表达自己的意思,或者无法理解他人说的话。
单眼或双眼视力突然模糊:看东西出现重影、模糊,甚至突然失明。
突然失去平衡或协调能力:站立不稳,行走困难,容易摔倒。
突发剧烈头痛:与以往头痛经历明显不同,程度剧烈,难以忍受。
时间就是大脑!中风抢救,分秒必争。一旦发现以上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将患者送往有卒中中心资质的医院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越早进行干预,脑组织受损越小,预后效果越好。
2.康复之路:坚持不懈,重塑新生
中风后的康复治疗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受损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回归家庭和社会。康复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需要患者、家属和医护技人员的共同努力,坚持不懈,才能最终战胜疾病。
(1)黄金康复期,刻不容缓:中风后的3-6个月(6个月之前)是康复的黄金时期,此时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最强,病情稳定后及早进行康复训练可以获得最佳的效果,帮助患者恢复更快、更好。
(2)多元化康复手段,量身定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康复医师会“量身定制”一套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中医针灸等多种手段。
物理治疗:通过运动疗法、电疗、冷热疗等,改善患者的肌力、肌张力、平衡能力和协调性,帮助患者重新掌控自己的身体。
作业治疗:训练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如穿衣、吃饭、洗漱、如厕等,帮助他们重获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言语治疗:针对患者的语言障碍,进行发音、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帮助他们恢复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心理治疗: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
中医针灸:中医针灸在中风康复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3)家庭支持,温暖同行:家人的陪伴和鼓励是患者康复路上最强大的动力。家属应积极配合医护技人员,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生活,战胜困难,重拾信心。
3.预防先行,守护健康
预防中风,从日常生活做起,以下几点要牢记:
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是中风的危险因素,戒烟限酒,刻不容缓。
健康饮食,控制体重:低盐低脂饮食,多吃蔬菜水果,控制体重,预防肥胖。
坚持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坚持运动,增强体质。
保持心情舒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
4.结语
“中风”不是终点,康复之路,我们与您同行!请相信,只要不放弃希望,积极面对疾病,付出努力,就能战胜病魔,重获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