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近视防控:从娃娃抓起,别让近视偷走孩子的未来

时间 :2024-09-23 作者 :姜丽平 来源:威海市中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率不断攀升,形势严峻。据统计,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高达52.7%,这意味着超过一半的孩子都被近视困扰。近视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更可能增加成年后患眼部疾病的风险,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因此,近视防控必须“从娃娃抓起”,刻不容缓!

1.近视的危害,远不止看不清

很多家长认为,近视只是看不清东西,戴上眼镜就好了,这种想法非常危险!近视的危害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

影响学习和生活:近视的孩子看黑板、看电视都比较吃力,学习效率下降,参加体育活动也不方便,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增加眼部疾病风险:近视度数不断加深,会增加患高度近视的风险,而高度近视是导致视力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高度近视还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青光眼、白内障等,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失明,造成不可逆转的视力损害。

增加经济负担:近视后需要验配眼镜、定期复查,长期佩戴隐形眼镜还需要购买护理液等,都会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

2.探寻“幕后黑手”:近视的成因有哪些?

想要有效预防近视,首先要了解近视是如何发生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导致近视的两大“元凶”。

1)遗传因素:如果父母双方都是高度近视,孩子发生近视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2)环境因素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长时间看书、写字、使用电子产品等,会导致睫状肌过度紧张,眼轴变长,最终形成近视。

户外活动时间不足:阳光下的自然光线可以刺激视网膜释放多巴胺,抑制眼轴增长,预防近视。而户外活动时间不足,就会增加近视的风险。

不良的用眼习惯:例如,在昏暗的环境下看书、躺着玩手机、距离屏幕过近等,都会增加近视的风险。

3.打响“保卫战”:全方位守护孩子眼健康

近视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为孩子营造良好的视觉环境。

1)增加户外活动时间:鼓励孩子每天至少进行2小时的户外活动,在阳光下奔跑、玩耍,呼吸新鲜空气,这才是预防近视的“良药”。

2)控制电子产品使用

合理控制时间: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

保持安全距离:使用电子产品时,应保持适当的距离,看手机电脑等至少保持30厘米,看电视至少保持3米。

选择合适的环境:不要在昏暗的环境下或行驶的交通工具上使用电子产品。

3)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保持正确读写姿势:“一尺、一拳、一寸”,即眼睛距离书本一尺(约33厘米),胸部距离桌子一拳,握笔的手指距离笔尖一寸。

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每隔30-40分钟,应休息10-15分钟,可以远眺、做眼保健操等,放松眼部肌肉。

4)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建议从3岁开始,每半年进行一次视力检查,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及时发现和干预视力问题。

5)科学矫正近视:如果孩子已经近视,家长也不必过于焦虑,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进行科学矫正。目前,常用的近视矫正方法包括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OK镜)等,家长应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矫正方法。

4.常用的近视治疗方法

1)光学矫正

框架眼镜:这是最常见、最安全的近视矫正方法,适合各个年龄段的近视患者。

角膜接触镜:包括软性角膜接触镜(隐形眼镜)和硬性角膜接触镜(RGPOK镜)。相比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视野更广,视觉效果更好,但需要学习正确的佩戴和护理方法。

角膜塑形镜(OK):这是一种特殊的硬性角膜接触镜,夜间佩戴,通过改变角膜形态来暂时性地矫正视力,白天可以不用戴眼镜。OK镜可以有效控制近视度数的增长,但并非适合所有孩子,需要专业医生进行评估。

2)药物治疗

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研究表明,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可以有效延缓儿童青少年近视进展,但长期使用的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3)手术治疗

激光手术:通过激光改变角膜的屈光度来矫正近视,适用于成年后近视度数稳定的人群。

人工晶体植入术:在眼内植入特殊的人工晶体来矫正视力,适用于高度近视或不适合进行激光手术的患者。

5.总结

近视防控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孩子的眼健康保驾护航,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光明未来!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