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乙肝的中高流行区,一般人群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约为6.1%,孕产妇中HBsAg阳性率约为6.3%。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危人群,如不采取免疫预防,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12月龄时发生慢性HBV感染的比例高达40%~50%,而HBsAg和乙肝e抗原(HBeAg)同为阳性母亲的新生儿12月龄时90%发生慢性HBV感染。母婴阻断是通过妊娠期筛查、抗病毒治疗、及时接种乙肝疫苗等流程阻断乙肝母婴传播。
那么如何阻断乙肝的母婴传播呢?
对首次产检孕妇进行筛查,若孕妇HBsAg阳性,表明存在HBV感染,需详细询问病史及家族史并按管理流程评估乙肝感染相关情况。由于乙肝存在家庭聚集性,建议其家庭成员筛查乙肝。
HBsAg阳性的孕妈妈需检测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HBV-DNA水平、肝功能生化指标和上腹部超声,以判断其是否出现肝炎活动及纤维化分期,同时需特别关注是否存在肝硬化。结合HBVDNA、谷丙转氨酶ALT、是否有肝硬化等情况来确定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
如果孕妈妈肝功能正常且未服用抗病毒药物,接下来要在妊娠中期(12~24周)检测HBV-DNA水平(推荐用高灵敏试剂检测),根据HBV-DNA水平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阻断HBV母婴传播。
1.若孕妇HBV-DNA>2x10IU/ml,可于妊娠28周给予TDF抗病毒治疗。如果孕妈妈存在骨质疏松、肾损伤或导致肾损伤的高危因素,或消化道症状严重,可以选择TAF抗病毒治疗。
2.若孕妇HBV-DNA<2x105IU/ml,发生HBV母婴传播的风险低,一般对其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 HBIG即可预防母婴传播,不需要抗病毒干预。
3.但超过妊娠28周首次就诊的孕妇,若HBV- DNA>2x105IU/ml,,仍建议尽早给予抗病毒干预。
其次,分娩方式与HBV母婴传播风险没有确切关系,剖宫产并未降低HBV母婴传播的发生率,故不建议根据HBV-DNA水平或HBeAg状态选择分娩方式,应根据产科指征决定分娩方式。
第三,新生儿免疫接种是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最重要的措施,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内应尽快完成乙肝疫苗和HBIG的联合免疫,同时,在宝宝1月龄和6月龄时分别接种相同剂量的第2和第3针乙肝疫苗。
需要注意的是,母乳喂养并未增加婴儿的HBV感染率,乙肝妈妈分娩后可以哺乳。没有必要检测乳汁中的HBsAg和HBV-DNA。
1.如果母亲没有服用抗病毒药物,新生儿接受规范的联合免疫之后,可以进行母乳喂养。
2.如果孕妇以阻断乙肝母婴传播为目的而服用抗病毒药物,分娩后停药,婴儿接受联合免疫之后,可以母乳喂养。
3.若孕妇以治疗乙肝为目的而服用抗病毒药物,分娩后应继续用药,如果服用TDF治疗,婴儿可以接受母乳喂养。
那如何确定是否已经成功阻断了呢?
1.在宝宝完成乙肝全程免疫接种1个月后随访,如果HBsAg阴性,但抗-HBs阳性(≥10mIU/ml),表明免疫接种成功(成功阻断)。
2.如果宝宝完成乙肝全程免疫接种后检测结果显示HBsAg阴性、抗-HBs<10mIU/ml,表明免疫接种无应答,那么需按0-1-6程序重复接种乙肝疫苗。完成重复接种后1个月再次检测HBsAg和抗-HBs,了解免疫应答和HBV感染情况。
3.如果宝宝完成乙肝疫苗全程免疫接种1个月检测显示HBsAg阳性,伴或不伴HBeAg阳性,表明免疫接种失败,发生了乙肝母婴传播,此时还需检测HBV D N A和肝功能,并按慢性HBV感染者进行随访。如果出现肝炎活动,应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
乙肝可防可治,不可怕!通过母婴阻断,希望我们的下一代不再遭受乙肝病毒感染的烦扰,乙肝妈妈也不必再害怕担忧,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创一个没有乙肝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