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肝移植后常见并发症护理指南

时间 :2024-09-18 作者 :张成林 来源: 青岛市西海岸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肝移植作为治疗终末期肝病和某些肝脏肿瘤的有效手段,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然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且会对患者的康复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肝移植术后护理至关重要,需对常见并发症进行有效管理和预防。本文将详细介绍肝移植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要点,主要从感染、排斥反应及肝功能异常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感染的预防与护理

1.预防感染的护理措施

严格无菌操作: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任何侵入性操作时,如插管、换药等,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避免交叉感染。

环境卫生管理:肝移植术后患者应住在环境清洁、空气流通的病房,减少病原体的暴露。病房应定期消毒,避免探视人员过多,以降低外源性感染风险。

口腔及皮肤护理:由于肝移植患者术后免疫力低下,口腔和皮肤成为易感部位。每日应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同时,注意皮肤的清洁与护理,定期翻身,预防褥疮。

2.术后感染的监测

体温监测:术后患者的体温变化是感染的早期征兆之一,护理人员应定时监测患者体温,如发现体温升高,应及时报告医生并进行相关检查。

伤口观察:术后护理需密切观察手术切口情况,注意是否有红肿、渗液或脓液等感染征象,必要时进行伤口培养。

实验室检查:术后需定期进行血液培养、白细胞计数等检查,早期发现感染征兆,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二、排斥反应的预防与护理

1.急性排斥反应的护理

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术后患者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他克莫司等,预防排斥反应。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医嘱给予患者用药,定时监测血药浓度,避免药物不足或过量。

早期排斥反应监测: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表现包括黄疸加重、肝功能指标异常、肝区疼痛等。护理人员需定期监测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如发现转氨酶升高,应警惕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病情观察与处理:一旦发生急性排斥反应,需及时调整免疫抑制剂的剂量,增加激素类药物的使用。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记录并及时与医生沟通。

2.慢性排斥反应的护理

慢性排斥反应发展缓慢,难以在早期被察觉,常表现为慢性肝功能衰竭或胆管狭窄。

健康宣教:患者出院后需定期复查,并持续服用免疫抑制剂。护理人员应教育患者遵医嘱服药,定期监测肝功能,避免因药物不规范使用导致的排斥反应复发。

生活方式指导: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术后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避免感染、戒烟戒酒等,以减少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三、肝功能异常的护理

1.肝功能异常的监测

肝功能指标监测:术后患者需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等指标。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早期发现肝功能异常。

凝血功能监测: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的主要器官,术后患者可能出现凝血功能障碍,表现为出血倾向。因此,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及时发现异常,防止出血并发症。

2.肝功能异常的护理措施

药物调整: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可能需要调整免疫抑制剂、抗病毒药物等治疗方案。护理人员需密切配合医生,确保用药安全,避免药物对肝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营养支持: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往往需要额外的营养支持。护理人员应协助营养师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给予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的饮食,促进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

心理护理:肝功能异常可能导致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情绪,影响康复进程。护理人员需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心理疏导,增强患者的信心与依从性。

3.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预防肝性脑病:护理人员应避免患者摄入过多的蛋白质,防止氨中毒引发肝性脑病;同时,需定期评估患者的神志状态,早期发现意识模糊等肝性脑病的征兆。

腹水护理:肝移植术后患者可能出现腹水,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限制钠盐摄入,必要时给予利尿剂治疗,并定期测量腹围,评估腹水量的变化。

结语

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是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护理人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针对不同的并发症采取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此外,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同样重要,帮助他们了解术后注意事项,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