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如何在重症护理中避免压力性损伤?

时间 :2024-09-13 作者 :谢敏 来源: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灵璧医院重症医学科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压力性损伤通常是指长期卧床以及其他因素所引起的疾病,主要是由于皮肤受到外力压迫后,造成皮肤出现缺血、缺氧、坏死等损害。常见于皮肤娇嫩和位置较低的地方例如骶尾骨坐骨结节足跟部等部位,患者局部皮肤可出现肿胀、疼痛、发热、麻木等症状,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皮肤溃疡、坏死等情况。早期的时候通常会导致皮肤上出现一些红斑,可能会伴有瘙痒或者是皮肤疼痛,如果病情持续加重,可能会导致局部出现溃烂,从而引起渗出,严重者会影响到愈合。压力性损伤主要见于偏瘫卧床的患者,大部分脑血管病患者在后遗症期,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压力性损伤。一般情况下,压力性损伤多见于长期卧床的患者,主要是因为身体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对局部肌肉组织产生压迫,从而出现压力性损伤。如果想要预防压力性损伤,对压力性损伤的高风险人群,需要定期给其翻身,如果出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进行处理。

       1.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措施

1.1增加翻身频率:大部分压力性损伤患者多是因长期卧床而导致的。因此,患者在长期需要卧床的时候,为了避免局部部位过度受压,需要帮助患者每2小时左右翻身一次,翻身后需要观察被压迫部位皮肤是否存在水肿、发红等症状。若是出现异常,应及时处理。同时,长期卧床的患者还需要将床头抬高30°,需要应用气垫床或者是高密度泡沫床垫,患者翻身时或者搬运时避免拖、拉、拽等动作,以防造成皮肤损伤。

1.2保持皮肤清洁:皮肤的湿度与温度也是影响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外源性原因。如果患者的皮肤长期处在较为潮湿的环境中,便会出现压力性损伤。比如当皮肤被尿液、粪水或其他分泌物污染时,皮肤的屏障作用就会被破坏掉。并且随着床单、衣服、被套摩擦时会使皮肤破损的风险增加。因此,在患者卧床期间需要注意患者的皮肤清洁,清洁时需要动作轻柔,避免损伤皮肤表层,并且避免使用肥皂、碱性清洁剂等刺激性液体。整洁干燥的皮肤可以有效预防患者出现压力性损伤的出现。

1.3营养支持:营养缺失若不积极采取措施会导致患者蛋白质合成代谢减少、肌肉萎缩等症状,从而形成压力性损伤。在卧床期间,为了预防压力性损伤,患者应该加强丰富的蛋白质摄入,比如牛奶、鸡蛋、瘦肉、鱼类等,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香蕉、橘子,绿叶蔬菜等,可以纠正低蛋白血症,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这样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减少压力性损伤的发生。进食困难的患者可以通过鼻饲或者静脉补充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加强营养在损伤组织愈合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有效预防压力性损伤的出现。

1.4促进血液循环:长期卧床的患者,可以定时采用50%酒精按摩骨骼凸出部位的皮肤,比如骶尾部、髋部、枕部、肩胛部、足跟等,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舒筋活血增强皮肤抵抗力。还可以局部换药配合红外线照射,照射距离应距患处约30cm.每天1~2次.每次30min,照射时随时观察局部情况,以防烫伤

1.5健康教育:为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讲解关于压力性损伤方面的相关知识、注意事项以及护理措施,包括讲解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表现以及对患者的影响,给予患者营养支持,体位变换的时间和技巧,选择合适的床单以及衣物等,尽量避免压力性损伤的出现,使患者以及家属能够重视起来。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很好的执行基础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预防压力性损伤的出现。

       总结

压力性损伤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缺乏营养引起的局部组织破损和坏死,是长期卧床患者或躯体移动障碍患者皮肤最易出现的问题。常见的部位包括骶尾部、坐骨结节处、足跟部等,首先应当做好预防,主要是降低压力,可以在床上铺上气垫来减少对皮肤的损伤,并且做好翻身护理以每1个小时或者2个小时患者翻身。并且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皮肤,避免受到外力压迫,以免引起皮肤损伤的情况。另外,需要注意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卫生,避免挠抓患处,以免引起皮肤感染的情况。若患者身上出现不适,需要尽快到医院检查。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