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下采集、炮制、制剂,说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中药对人体的各项疾病进行治疗和预防,能够起到身体保健和恢复的功效。中药的主要来源是植物、动物和矿物及加工制品,中药相比较西药而言,中药对人体的副作用比较小,正常情况下不会使人体机能出现不良的反应。因此,服用中药的人非常多,但大部分患者不能够正确服用中药,使药效没有得到最有效的发挥,影响身体恢复健康。本文主要普及一些有关服用中药的正确方法及注意事项。
1. 中药的好处有哪些?
中草药是中国传统的治疗方法,大多数都是纯天然的草药,不含任何的人工添加剂,具有非常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中草药除了能够治病,还能够在保健、养生方面发挥作用。主要的好处有以下几方面:
1.1副作用小
中药的原材料不仅来自植物,还包括动物、矿物等多种来源。中药在选用治疗疾病时,因为都是天然草药的使用,副作用比较小,而且往往有针对性的辅助作用,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1.2对肠胃道没有损伤
中药对人体的肠胃道没有损伤,患者在服药时,首先进入胃才被吸收,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损伤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尤其部分患者的肠胃情况不好,又必须服药控制病情,往往是老病未治好,又患上肠胃疾病的两难局面。但是,中药的治疗就不存在这样问题,不仅对人体的肠胃不会造成损伤,还会起到保健的功效。
1.3对肝肾刺激小
如果口服西药,通过胃肠吸收进入血液,其代谢产物尤其是一些毒性产物,都需要经过肝脏解毒、分解由肾脏排泄出去,对肾、脏器官的刺激损害较大,这对早期患有肝肾疾病的患者来说,也是难以回避的矛盾。而中药有害成分特别小,因此对肝、肾脏器官的损害刺激也非常小。
2. 正确服用中药的方法
中药正确的服用方法主要包括服药的时间、服药的温度,很多患者没有掌握正确的服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导致药效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2.1服用的时间
中药通常情况下分为饭前喝、饭后喝,根据不同的服药药性,所服用的时间也不同。补益的中药和调理胃肠道的中药可以在饭前服用,这样有利于药液的吸收,使药效发挥到最大的效果。清热解毒和活血化瘀的药物要在饭后半小时左右进行服用,可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否则会刺激到胃黏膜,造成肠胃道不适的症状。无论是饭前服用还是饭后服用,时间都应该间隔一小时左右,并且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药物。
2.2服用的温度
服用中药汤剂应该选择温服,药汤经过熬制后应立即滤出,常温下放置30~40度服用,因为温服能够帮助患者和胃益脾,能够减轻药物对肠胃道的刺激。服用凉药会刺激患者的肠胃,出现胃不适、胃疼的现象,也不宜过烫,放置对患者的口腔粘膜造成损伤。
2.3服用剂量适宜
中药剂量的服用应该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疾病的种类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等综合因素考虑,确定服用的剂量,不可随意增减服药剂量。
3. 服用中药的禁忌
3.1忌浓茶
由于浓茶中含有较多鞣酸,若在服用中药的同时喝浓茶,会影响机体对于药物的吸收作用,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在服用中药前后间隔2-3小时喝茶为佳,且需避免茶水过浓,必要时也需减少牛奶、豆奶的摄入。
3.2忌生冷
生冷食物包括冷藏饮料、冷冻食品、寒性水果、生冷蔬菜,如冰淇淋、萝卜、梨子、冬瓜等。上述生冷食物对胃肠道刺激较大,也不宜与中药同时服用。
3.3忌辛辣
辛辣食物也会使药性减弱,一些辛辣的食材还会与中药产生化学反应,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特别是在服用一些清热凉血的中药时要避免食用羊肉、花椒、大蒜等辛辣食物。
3.4忌油腻
油腻食物性黏腻,不利于调畅气机、运化水湿,会影响胃肠道消化及吸收,和中药同时服用时会影响药效。且部分高血脂、高血压及消化功能不良的患者,更需注意中药与油腻食物不可同时服用。
综上所述,中药治疗疾病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很多,正确的服药才能把作用发挥到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