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气道疾病,主要表现为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反复发作于气道上,常在夜间和清晨发作或加重。哮喘的发病与遗传和环境等因素有关,其中遗传因素主要决定病人的易发体质,而各种变应原、空气质量、吸烟、锻炼等环境因素则是特定的触发因素。支气管哮喘常见的种类有运动性、药物性、职业性和变态反应性。
一、诱因及发病机制
遗传因子(尘蛾、家养宠物、螳螂、花粉、草粉、油漆、活性染料、鱼、虾、蛋、牛奶、阿司匹林、抗生素),空气污染,吸烟,运动,肥胖等。发病机制:哮喘的发病机制还没有完全明确,目前可以归纳为气道免疫-炎症机制,以及它的相互影响。
1.遗传遗传因素在哮喘的发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一个或两个父母都患有哮喘,患哮喘的几率会明显增加。哮喘虽然不是基因单一决定的遗传性疾病,但家族史却是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
2.环境环境因素对哮喘的发病有重要影响。空气污染(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物)、烟草烟雾、化学物质(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气候变化等都可能导致哮喘症状的发生或加重。
3.过敏原是常见的哮喘诱发因素,尤其对过敏性哮喘患者而言。常见过敏原有花粉、尘螨、宠物皮屑、霉菌、昆虫碎片等。接触过敏原会造成免疫系统的反常反应,造成呼吸道发炎、痉挛。
4.气道炎症:哮喘的一个关键特征是气道炎症。哮喘病人的气道会出现持续性的炎症反应,导致气道内皮细胞水肿,黏液分泌增加,气道平滑肌痉挛,从而造成气道狭窄,出现呼吸困难。
5.肺部感染,尤其是病毒性感染,如呼吸道合胞病毒病毒等,常可诱发哮喘急性发作。这种感染可引起呼吸道炎症反应加剧,使哮喘症状加重。
6.生活:生活方式因素如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肥胖等也可能增加哮喘的发病几率。同时,研究显示,母亲在孕期和婴儿早期接触烟草烟雾,也可能使儿童患哮喘的几率增加。
二、临床表现
典型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伴有哮鸣音的发作性,可伴有气促、胸闷或咳嗽。哮喘的重要临床特征是夜间和凌晨发作或加重。
三、健康教育方面
1.疾病知识指导:患者增加对哮喘的刺激因素、发病机理、控制目的及效果等方面的了解,以提高患者在治疗中的依从性。稳定期的维持治疗是哮喘患者疾病长期管理的重点内容,使患者了解哮喘虽不能彻底治愈,但长期的规范治疗使大多数患者达到良好或完全的临床控制,即患者可达到无或仅有轻度症状,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和学习。
2.用药:哮喘患者应了解自己使用的的名称、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了解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及如何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避免。指导患者或家属掌握正确的药物吸入技术,遵医嘱使用β受体激动药和(或)糖皮质激素吸入(或)。
3.避免诱因指导:针对个体情况,指导患者有效控制各种可诱发哮喘发作的因素,如避免摄入引起过敏的食物、避免强烈的精神刺激和剧烈运动、避免连续喊叫、不养宠物、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和防止呼吸道感染等过度换气动作,以及佩戴围巾或口罩等,避免冷空气刺激等。缓解期要加强体能训练、耐寒锻炼和增强体质的耐力训练。
4.心理指导:在哮喘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精神心理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哮喘治疗和护理的重要内容是培养良好的情绪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哮喘患者的心理反应可出现抑郁、焦虑、恐惧、改变性格等,给予心理疏导,使患者生活保持规律,情绪乐观,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最大限度地保持劳动能力,能使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得到有效缓解。此外,患者往往有社会适应能力下降、应酬减少等表现,应引导患者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动员患者的家人和朋友参与管理哮喘患者,从各方面支持他们的身心康复。
5.出院指导:遵医嘱按时用药,遵医嘱复诊,如果发现身体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