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上重症患者主要指的是病情较为危重,生命体征不够稳定,需要进行密切监护以及治疗的患者,因为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往往需要给予插管方式进行疾病辅助治疗,所以对此类患者管道护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对重症患者生命守护中应该如何进行管道护理呢?
一、营养管的重要性及护理
对于进食障碍患者,会存在无法通过食物摄取营养的问题,对此需要医生根据患者实际需求进行静脉输入营养液方式进行。营养液的种类比较多,大多是通过液体的方式,通过管道进入到人体当中,营养液当中包含了多种不同的营养元素,比如氨基酸、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维生素、脂肪等等。蛋白质能够提升伤口愈合效果,脂肪能够为机体提供能量。在进行输入营养液治疗中,并不存在固定的方式,需要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实际分析,根据患者的实际疾病变化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出现疑惑后要及时咨询医生。
日常护理中尽量在胃管内给药。如需经鼻肠管,药物应充分研磨、溶解后注入。输注前后需冲管。使用营养泵对输注速度进行控制。喂养前后注药前后及导管闭时间超过24时,均应进行冲管。持续喂养时,宜每4h脉冲式冲管一次。宜使用20~30ml生理盐水灭菌注射用水或温开水进行脉冲式冲管。应在喂养结束冲管后盖保护帽。
二、并发症预防及处置
1、皮肤、黏膜损伤
应每日观察鼻黏膜及鼻部皮肤情况。更换胶布时,宜用温水湿润胶布,待松动后再去除。出现皮肤、黏膜损伤时,宜用生理盐水清洁,遵医嘱给予外用药物。
2、堵管处理
发生导管堵塞时,可使用三通连接导管,两个端口分别连接10ml空注射器和抽有10ml生理盐水的注射器,通过旋转三通阀门反复向外抽吸,遵医嘱使用药物疏通。禁止直接插入导丝疏通导管。用5%NaHCO3溶液或尿激酶封管半小时,反复回抽和注入操作,可溶解纤维凝块与管内蛋白在碳酸氢钠溶液中融入胰酶,其溶解后便可解决导管堵塞不能在留置导管的病人体内行导管疏通,以免导丝无法拔出或损伤病人。以上方法不能解决,建议更换新管。
3、移位或脱出
宜每24~48h更换胶布及其固定位置,如有潮湿、松动,应随时更换。怀疑导管移位时,应暂停喂养,通过X光片确认导管头端位置。确认导管移位后,应及时调整或更换导管。发现导管脱出,应及时通知医师,做好重新置管准备。
4、拔管
拔管前,用20~30ml温开水冲管,再注入空气10ml,关闭导管末端。戴清洁手套,嘱患者屏住呼吸,拔除导管。检查导管完整性。清洁鼻腔,检查鼻腔黏膜完整性。
5、固定方法
人字型+高举平台法:查看鼻部皮肤完好。用酒精棉片擦拭固定处皮肤。取7cmx3cm胶布一条,从3cm端向对侧剪开至2/3处,呈人字型。将胶布未剪开端贴于鼻部,剪开的两段胶布分别以顺时针、逆时针方向高举平台法 自上而下缠绕导管。另取一条5cmx3cm胶布,将导管顺势以高举平台法固定于同侧耳垂或面颊。蝶形固定法+高举平台法:查看鼻部皮肤损伤情况。选取导管固定部位,用酒精棉片擦拭皮肤。取两条15cmx2cm的胶布,在每条胶布两个长边近中线处分别剪出深0.5cm、长2cm的缺口。将一条胶布缺口处缠绕粘贴导管,胶布两端向上粘贴于两侧面颊。另一条胶布缺口处以反方向缠绕粘贴导管,胶布两端向下粘贴于口唇两侧。另取一条5cmx3cm胶布,将导管顺势以高举平台法固定于同侧耳垂或面颊。
双侧鼻胃、鼻肠管加强固定方法推荐:查看鼻部皮肤损伤情况。裁剪方法:取一片长7.5厘米宽5厘米的胶布,对半剪成双“人”在0.5CM处剪成“Y”型,再取一片同样规格胶布剪成双“Y”型。操作步骤:洗手,戴口罩,固定前确定置管深度,黏贴前清洁皮肤上的油脂及导管上残胶,将背面离型纸甴“Y”型口处撕成四段,移除上端未剪开部分的离型纸,将胶带无张力黏贴于鼻翼两侧,“Y”型口处对准于鼻翼边缘,下端甴下往上螺旋绕一侧鼻胃管两圈,同法绕行另一侧鼻肠管,注意绕管时内送导管少许,避免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发生,再将两侧鼻管外露延长部分取剪成四“Y”型的胶布用高举平台法固定于同一侧脸颊处,注意弧度,勿过松或过紧,此方法牢固,整洁,美观,固定后黏贴管路标识、洗手记录。
总之,在对重症患者鼻肠管护理中,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方式有着十分积极的效果,通过营养支持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出现误吸、反流几率,提升肠内营养耐受性,也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肝功能,改善肝肠循环,降低伤口感染,这就要求我们对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的重要性拥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促进患者疾病早期顺利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