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冠心病心电图有什么特点?

时间 :2024-08-20 作者 :李洁 来源: 淄博市妇幼保健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冠心病其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环境变化,冠心病的发生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冠心病可导致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心电图是目前临床筛查冠心病的常用方法,但是许多人对于其认识不足,对于心电图检查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文章就冠心病心电图的特征展开分析。

1.什么是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本病最主要的原因,在临床中的发生率为95%~99%。当冠状动脉中的血液黏稠度过高,血液中的胆固醇和脂肪沉积物会附着在血管壁上,导致血管狭窄,逐步引起冠脉粥样硬化;当斑块体积过大形成不稳定型斑块,则容易发生溃破,继而引起出血和管腔内血栓形成,使血管腔闭塞,最终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引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但是风湿病、梅毒、痉挛、结缔组织疾病、创伤和先天性畸形等也可导致心肌缺血和缺氧,进而引发本病,在临床中的发生率较低,仅有1%~5%

2.冠心病的临床检查方法有哪些?

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视诊、心脏听诊、血压测量等体格检查,以初步了解病情。之后根据患者情况,可进行心电图、血清心肌标志物检查、超声心动图、CT血管成像、冠脉造影、心脏负荷试验等检查。冠脉造影检查是目前临床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其主要是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观察冠脉狭窄程度,可以明确患者的病情状况。

3.冠心病心电图检查的作用

心电图检查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通常用于明确是否存在心律失常。通常在静息状态下,约半数冠心病患者在正常范围,也可能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改变或非特异性ST段和T波异常。有时出现房室或束支传导阻滞或室性、房性期前收缩等心律失常。必要时还可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

4.冠心病心电图特点

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与健康人群相比,会出现明显的改变,主要包括:①ST-T波改变:ST-T波改变能够提示心肌缺血。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静息心电图无异常情况发生,容易漏诊误诊。但是在运动负荷试验中,心肌供血不足患者主要表现为ST-T波改变。心绞痛发作时,若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可以及时发现ST-T波改变,从而及时筛查该病。②QRS-T波改变:QRS-T波改变提示心肌损伤。心肌梗死发生后会导致心肌组织缺血缺氧坏死,使得心电图特征发生明显改变,例如ST段、T波、Q波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及时评估心肌状况。例如ST段弓背向上提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发生。RS-T波改变在筛查心肌梗死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部分患者心肌缺血恢复,仅残留瘢痕形成,心电图也可观察到较宽的Q波。③期前收缩和传导阻滞:心肌缺血会导致心肌兴奋性升高,引起期前收缩;同时心肌缺血会影响心脏信号传导,使得传导阻滞发生。因此通过心电图检查可及时发现这些异常,从而及时筛查冠心病。

5.心电图检查的注意事项

虽然冠心病的发生会导致心电图检查结果发生明显的改变,但是非心脏疾病也可能导致心电图异常,例如肺栓塞、胆囊炎、胰腺炎、颅脑外伤、电解质紊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因此还需要联合其他检查方法,提高冠心病的诊断准确率。

患者在心电图检查中发现ST段、T波、Q波等异常情况,需要注意观察是一过性异常还是持续性异常,若为一过性异常,可能与生理因素刺激有关,例如饮用浓茶咖啡或者是剧烈运动等因素都可导致这些异常发生;若为持续存在,这可能与病理改变有关,尤其是ST段变化与心血管疾病有密切的相关性。对于心电图检查异常的患者,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冠脉造影检查,从而及时明确诊断。

结束语

冠心病的发生,可导致心绞痛、心悸、呼吸急促等症状,若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发生,威胁患者的健康安全。因此需要早期诊断和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冠脉造影是目前临床诊断该病的金标准,但是该方法属于有创检查,无法在基层普及使用。而心电图具有安全无创的优势,可以及时发现心电活动异常,辅助临床诊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