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股骨颈骨折是常见的突发性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会产生一定影响,严重的甚至还会危害股骨颈骨折部位的功能,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发展。那么,什么是股骨颈骨折呢?如何快速进行治疗呢?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1股骨颈骨折的原因与症状
随着年岁的增长,人体内的成骨细胞活性降低,破骨细胞相对活跃,导致骨骼中的钙质不断流失,最终使得骨骼整体强度下降,特别是股骨颈承重且结构相对薄弱的区域,更易在轻微外力下发生骨折。与此同时,糖尿病影响血糖水平干扰骨骼的正常代谢,类风湿关节炎则是长期的炎症反应,侵蚀关节软骨及周围骨质,使得骨骼更加脆弱。骨折发生瞬间,患者常感到股骨颈部位有尖锐且持续的疼痛感,此类疼痛在尝试活动或触碰骨折部位时会显著加剧,患者无法自主站立或行走,髋关节的屈伸、旋转及外展等动作均受到严重限制,甚至需要借助拐杖或轮椅等辅助工具,骨折后,骨折部位周围的软组织会迅速出现肿胀,并逐渐向周围扩散,同时由于血管破裂,血液渗出至皮下组织,形成淤血,使得皮肤呈现青紫色,并伴有局部温度升高,对于移位明显的骨折,患肢出现短缩、外旋畸形,即患肢相对于健肢缩短,且大腿向外侧旋转,若骨折损伤到周围的神经和血管,患者出现下肢感觉异常、麻木、无力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出现肢体发凉、苍白等缺血表现。
2 股骨颈骨折的快速识别与初步处理
快速识别股骨颈骨折对于及时救治至关重要,一旦发现老年人摔倒后出现上述症状中的任意一项或多项,特别是疼痛剧烈、活动受限时,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保持原位不动,避免加重骨折损伤或导致二次伤害。以此为基础,应迅速拨打急救电话,告知医护人员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所在位置,以便他们能够及时赶到现场进行救治。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可以尝试用衣物、毛巾等物品轻轻固定患肢于相对稳定的位置,以减少骨折端的移动和疼痛。
3 股骨颈骨折的多元化治疗方案
针对不同类型和严重程度的股骨颈骨折,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一般来说,治疗原则涉及到尽早复位、固定骨折部位、促进骨折愈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无明显移位的稳定型骨折,利用手法复位将骨折端恢复到正常位置,并使用石膏或支具等外固定装置进行固定。然而,由于股骨颈骨折往往存在不稳定性,单纯手法复位难以维持良好的对位状态,因此此类方法的应用相对有限。最常见的内固定术为空心螺钉固定术,在骨折部位植入螺钉等内固定物来稳定骨折端,此类方法适用于年龄较轻、身体状况较好且骨折移位不明显的患者,对于年龄较大、骨质疏松严重或骨折移位明显的患者,关节置换术是更好的选择,置换受损的股骨头或整个髋关节恢复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除此之外,骨折愈合后患者需要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物理治疗以及心理支持,凭借各类循序渐进的康复计划,患者可以逐渐恢复正常的行走和日常生活能力。
另外,在实际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按照患者骨折的情况,完善优化相关的复位处理技术体系,复位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首要步骤,目的是将骨折部位恢复到正常的解剖位置,采用手术或非手术方式操作,其中非手术治疗通常适用于移位不明显的骨折,利用牵引、手法复位等手段使骨折端重新对接,手术治疗则适用于移位明显或不稳定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使用钢板、髓内钉等固定材料将骨折端稳定地固定;固定是保持复位后骨折端稳定的重要措施,对于股骨颈骨折,常用的固定方法是钢板固定、髓内钉固定等,稳定骨折端,促进骨折愈合。此期间主要是结合骨折的类型位置选择手术入路,前外侧入路、后侧入路等,按照骨折的具体情况,采用钢板、髓内钉等进行内固定;在复位固定过程中注意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感染,保证复位和固定的稳定性促进骨折愈合,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康复计划,定期进行复查和评估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