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心律失常患者的保健指导

时间 :2024-08-14 作者 :曹大永 来源: 滨州市博兴县陈户镇卫生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当下心律失常的患病率越来越高,并且开始趋向年轻化发展。那么心律失常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疾病?心律失常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又该怎样进行保养与护理呢?今天一文给您解释清楚。

1. 什么是心律失常?

我们人体心脏跳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时间间隔,如果心脏跳动速度过快或者是过慢;跳动时间过长或者是过短都会影响着正常的心脏功能,这种心脏不规律的跳动在临床中被称为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非常大,会导致患者出现循环障碍、心力衰竭、诱发心绞痛等,甚至会导致患者猝死,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2. 心律失常患者的保健指导

2.1保障每日充足的睡眠

心律失常与睡眠不足息息相关,尤其是在年轻的心律失常患者中,睡眠更是引起疾病的主要因素。所以心律失常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保障每日充足的睡眠,避免长期熬夜或通宵,也不要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以免加重心律失常。

2.2健康的饮食习惯

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日常保健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以清淡、营养、易消化的饮食原则为主,少吃或不吃油腻、油炸、腌制食品、甜品等食物,以免加重身体负担。在日常饮食中患者可以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补充身体所需维生素和矿物质,也需要多吃一些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比如鸡蛋、牛奶、瘦肉、鱼虾、豆制品等,满足每日营养所需。心律失常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可以适当调整自身的饮食结构,患者可以采用少食多餐的饮食原则,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饥饿。此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合理控制自身饮水量,并且不要喝咖啡、酒水、功能性饮料、浓茶等饮品,以免对自身心脏造成刺激。

2.3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心律失常患者并不是一点运动都不能进行,在患者疾病发作期,患者还是要以卧床休息为主,减少活动,等到患者主要恢复后,可以适当进行一些较为舒缓的运动,在提高自身心肺功能的同时,还可以消耗身体内多余的能量,以免由于肥胖而加重心律失常。运动需要坚持,患者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每周坚持运动4—5次,每次30分钟左右。具体的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还是需要根据患者个人身体素质和疾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但是心律失常患者一定不要进行剧烈运动,并且在运动过程中如果出现心悸、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后,需要立即停止运动休息,如果在休息后依然不能缓解的话,则需要立即就医。

3.4保持情绪稳定

情绪过度激动是诱发心律失常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心律失常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尽量控制自身的情绪,保持情绪稳定,减少心律失常发作的频率。在生活中患者也要尽量避免自身处于烦躁、忧愁、焦虑等心理状态中,可以通过听音乐、看电视等方式转移注意力,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5科学用药

很多心律失常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控制疾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一定要根据医生的医嘱规范服药,切勿根据个人感受私自对服药量进行增减,更不能擅自停药。心律失常患者还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了解自身疾病发展情况,以便医生能够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调整治疗和护理方案,提高治疗的针对性。

3. 结束语

在当下社会中,心律失常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为了保障身体健康,心律失常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降低心律失常发作的频率,提高自身生活质量。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