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精神科护理:应对自杀风险的技巧

时间 :2024-08-05 作者 :杨玉冰 来源: 玉林市退役军人医院(玉林市第四人民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在人类心灵的广阔天地中,精神健康无疑是最为微妙且关键的一环。而在这一领域,自杀风险的预防与管理更是承载着生命的重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心理健康意识的提升,我们愈发认识到,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温柔以待,每一颗心灵都需要被细心呵护。

一、认识自杀风险:识别与评估

在精神科护理中,自杀风险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自杀不仅对患者自身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普通民众了解如何识别自杀风险,对于预防和干预至关重要。

1.自杀风险的识别信号

自杀风险往往伴随着一系列行为和情绪的变化。家人和朋友应留意以下几点:

情绪变化:患者可能表现出长时间的抑郁、焦虑、愤怒或绝望情绪,情绪波动大,常常哭泣或情绪波动频繁。或从抑郁,常常哭泣突然变得情绪平静,表现像正常人一样。

行为异常:如突然开始收拾个人物品,向家人朋友道别,赠送纪念品等,或者频繁谈论死亡、自杀等话题。

社交退缩:患者可能回避与他人的接触,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甚至与家人交流也变得稀少。

生活习惯改变:如食欲下降、睡眠障碍(失眠或嗜睡)、体重明显变化等。

2.科学评估自杀风险

一旦发现上述迹象,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进行科学的自杀风险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既往自杀史:了解患者过去是否有过自杀尝试或自杀意念。

家族自杀史:家族中是否有自杀先例,这也是评估自杀风险的重要因素。

当前应激事件:近期是否遭遇重大生活变故,如失业、丧亲、关系破裂等。

心理状况:评估患者的抑郁、焦虑、绝望等情绪状态,以及是否存在妄想、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

二、自杀风险的护理干预:支持与治疗

对于存在自杀风险的精神病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是降低自杀率的关键。这不仅需要专业的医疗护理,还需要家属和社会的共同支持。

1.环境安全

首先,确保患者所处环境的安全至关重要。移除所有可能成为自杀工具的危险物品,如刀具、药物、绳索等。同时,保持病房或居住环境的整洁、安静和舒适,有利于稳定患者的情绪。

2.支持性治疗

支持性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三个方面。药物治疗应遵循医嘱,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服药,以控制症状,减少自杀风险。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调整扭曲的认知,减少自杀意念。社会支持则来自家庭、朋友和社区,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3.工娱疗法

工娱疗法是通过安排适宜的工娱活动,引导患者转移注意力,改善情绪状态的一种治疗方法。对于不同病情的患者,应安排不同类型的活动。例如,对于忧郁、情绪低沉的患者,可以安排色彩鲜艳、气氛活跃的娱疗活动;对于兴奋激动的患者,则应选择安静单调的环境进行工疗。

三、预防自杀:长期关注与支持

自杀风险的预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家属、医护人员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

1.家庭支持

家庭是患者最重要的支持系统。家属应逐步适应新角色,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增加对患者的关爱,了解其心理需求和变化,及时给予支持和帮助。同时,家属也应积极参与患者的治疗过程,与医护人员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2.自杀病人的心理行为护理要分析产生的心理原因,及时与家属沟通,采取必要的措施。开展个体心理护理,探讨病人的心理症结。讲解自杀给亲人带来的痛苦。在重点观察下组织集体娱乐活动,缓解病态情绪。患者出院后,应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和复查。这有助于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预防自杀风险的发生。家属应督促患者按时服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

3.社区与社会的支持

社区和社会在预防自杀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社区应设立精神病防治机构,提供家庭病床服务,实施保健管理制度。通过定期家访、观察指导等方式,为患者提供持续的关怀和支持。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精神病的认识和理解,减少歧视和偏见,为患者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和支持的环境。

总之,精神科护理中的自杀风险应对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通过识别与评估自杀风险、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以及长期的关注与支持,我们可以降低自杀率,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这需要患者、家属、医护人员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和配合。让我们携手共建一个更加关爱和支持的精神健康环境。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