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消毒供应的护理,如何有效控制感染风险

时间 :2024-08-05 作者 :田华 来源:高唐县人民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在当今医疗领域,消毒供应室作为医院的核心部门之一,承担着确保医疗器械无菌、安全的重要使命。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疗服务的整体质量。然而,面对复杂多变的医疗环境和日益严峻的感染防控挑战,如何有效控制消毒供应过程中的感染风险,成为了摆在每一位医疗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消毒供应室的重要性与工作内容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内一个至关重要的部门,负责处理全院各临床科室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储存及发放等工作。这些物品在诊疗过程中直接接触患者的伤口、血液、体液等,因此存在极高的感染风险。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患者的安全。

Ø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1. 回收与分类:对全院各科室使用后的诊疗器械进行封闭式回收,并进行细致的分类,确保不同类型的器械得到相应的处理。

2. 清洗与消毒:采用机械清洗和手工清洗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器械表面的污垢和微生物被彻底清除。清洗后还需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首选机械湿热消毒,也可选用适宜的消毒剂。

3. 包装与灭菌:清洗消毒后的器械需进行细致的检查,确保无缺损和功能完好,然后进行规范的包装,并根据器械的材质和用途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如压力蒸汽灭菌、干热灭菌等。

4. 储存与发放:灭菌后的无菌物品需存放在干燥、通风、无尘的环境中,避免再次污染。发放时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确保无菌物品的有效性。

二、消毒供应室感染风险的控制措施

消毒供应室的工作涉及大量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其处理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措施来严格控制感染风险。

1.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与操作流程

消毒供应室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包括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的操作流程、质量标准、检测方法等。这些制度应明确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确保每项操作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2. 加强人员培训与管理

定期对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提高其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培训内容应包括各类诊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知识,相关设备的操作规程,以及职业安全防护原则和方法等。同时,加强人员管理,实行严格的进出制度,减少人员流动带来的交叉污染风险。

3. 优化物品处理流程

制定科学合理的医疗器械处理流程,确保从回收到发放每一环节都符合感染防控要求。加强清洗、消毒、灭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转和效果可靠。在清洗过程中,注意选择合适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并根据器械的材质和污染程度进行分类处理。

4. 强化环境监测与质量控制

定期对消毒供应室的空气、物体表面等进行细菌学监测,评估环境质量。同时,对清洗、消毒、灭菌等环节进行质量监控,确保物品处理效果符合标准。成立专项小组,定期对消毒供应室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物体表面检测等,确保工作环境符合卫生标准。

三、日常生活中的感染防控小贴士

除了医院内部的严格管理外,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也应加强感染防控意识,减少感染风险。

1. 勤洗手,保持手卫生

勤洗手是预防感染最简单、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尤其在触摸公共区域、人员高频接触部位(如门把手、电梯按钮、水龙头等)后,应及时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在没有洗手条件的情况下,可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2. 佩戴口罩,减少聚集

在公共场所或人员密集的地方,应佩戴口罩以减少飞沫传播的风险。同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聚集活动,保持社交距离,降低感染风险。

3. 保持通风,定期消毒

居住和办公场所应每天开窗通风2次以上,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对桌面、地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清洁和消毒,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或酒精擦拭。

4. 关注自身健康,及时就医

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就医过程中应佩戴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医院。同时,将自身健康状况及时报告给单位和密切接触人员,以便他们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