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帮助心脏“争气”——带你了解冠心病护理

时间 :2024-08-01 作者 :何雨洁 来源:广西博白县英桥中心卫生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对人体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负面影响。为了保证冠心病患者的健康,需要加强护理干预,让心脏维持良好的状态。那么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是怎样的?冠心病又应该如何进行护理干预呢?

1冠心病

1.1冠心病概述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的心肌缺血、缺氧而引发的心脏病,是比较常见的心脏病,通常发生于40岁以上成年人身上。冠心病包括慢性冠脉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两大类,慢性冠脉疾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冠心病患者一般会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在活动后疼痛会加重,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具有不良影响,应该引起充分重视。

1.2冠心病的成因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后,导致的管腔狭窄、堵塞,从而导致的心肌缺血、缺氧疾病,冠状动脉壁上斑块积聚是其最主要的病因。诱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超重或肥胖等。年龄增长容易增加动脉损伤与狭窄的风险,男性和绝经后女性的发病风险也更高,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都有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风险,此外肥胖也会增加其发病风险。除此以外,不良的生活习惯如不健康饮食、饮酒等都会增加发病风险,睡眠呼吸暂停、高甘油三酯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2冠心病护理内容

2.1观察病情变化

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需要对其病情进行密切观察,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的病情特点,知晓患者冠心病具体种类,并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在观察病情期间,护理人员要密切留意患者的血压、生命体征有无异常,注意患者睡眠时有无鼾声呼吸,有无呼吸暂停情况,确保患者脉率保持在60—100/min。若冠心病患者血压过高,心肌耗氧会增加,容易发生心绞痛等情况,需要加强巡视,密切留意患者血压变化。一旦发现患者病情发生变化,需要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医生给予患者对症治疗。

2.2用药护理

冠心病患者的用药护理必须谨遵医嘱,根据患者病情特点进行用药。用药前需要告知患者药品的名称、用量以及目的,并向患者介绍药物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用药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冠心病患者用药后需要密切观察其身体有无不良反应,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护理人员要监督患者按时、按量用药,避免患者随意加减用药量。部分心绞痛患者在心绞痛发作后,需要立即舌下含1片硝酸甘油。另外,护理人员也需要注意患者有无其他合并症,在用药时注意药物的禁忌症,保证冠心病患者的健康。

2.3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对冠心病患者来说极为重要,在护理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结合患者的病情特点、性格习惯等进行心理状态评估,多与患者交流沟通,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护理人员在护理期间需要保持亲和的形象,对患者的生活进行关心和慰问,给予患者尊重和理解,并注意在患者情绪低落时给予鼓励,为患者讲优秀治疗案例帮助患者重试治疗信心。部分冠心病患者存在焦虑等负面情绪时,可以通过注意力转移法、情绪宣泄法等方式,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

2.4生活护理

在生活护理中应指导冠心病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督促患者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避免熬夜、避免过度疲劳等。在饮食方面,鼓励冠心病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选择低盐低脂、营养均衡的食物,避免油炸食品、动物内脏、肥肉等。部分肥胖患者,应督促其减重,减轻心脏负担。另外,注意协助患者戒烟戒酒,避免增加其心肌耗氧量。冠心病患者可以根据病情、年龄、爱好等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但需要注意避免过量运动,增加其心脏负担。

结束语:

冠心病患者的发病与年龄、病史、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在临床护理中不仅要关注冠心病患者的病情表现,也要考虑与患者相关的各项因素,帮助患者进行生活习惯调整,使其维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冠心病患者护理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其病情变化,谨遵医嘱为患者提供正确的用药指导,并在冠心病患者情绪低落的时候给予其心理护理,为患者提供优质的生活护理,让患者用积极的心态、良好的身体状态参与治疗。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