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计算机与医疗技术的发展,我国超声医学技术得以迅速提升,其中心脏超声(超声心动图)检查,作为心血管疾病诊疗中至关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技术,能够为临床治疗方案、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患者的预后提供丰富的信息,但很多患者在面对自己手中的心脏超声检查单时,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疑问,现在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关于心脏超声检查的小知识吧!
一、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主要是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和人体组织声学参数从而得出的成像,在进行超声检查的过程中,充分与解剖学、病理生理学、以及临床医学内容相结合。临床上,超声广泛应用于腹腔脏器、浅表器官、心脏、外周血管等检查。超声检查具有无痛、安全、无放射性、可重复性高的特点。
诊断超声通常所用的超声频率多在1兆赫兹到20兆赫兹,超过人耳听阈上限20千赫兹以上就能够称为超声波。在临床上,超声检查具有多种物理学特征,例如:反射、吸收、折射、衰减、多普勒效应等;当超声束传播时经过机体的不同组织,不同器官,图像界面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回波,这些反射信号,会经过计算机的处理形成超声图像,医务人员通过观察超声图像对病症进行诊断。
二、心脏超声检查
心脏彩超(超声心动图),分为经胸超声心动图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主要检查心脏结构,更直观的对心脏大小、状态进行进行观察,同时了解心脏瓣膜、血流速度等多种情况。
把心脏比喻成一座房子,心脏就像一个两室两厅的房子,首先可以通过数据的测量来看房子的大小;其次看房子内部结构,看墙壁坏了没有,是否有洞,看管道连接是否正常,来检查房室间隔缺损和大动脉转位等先心病;还可以看房子四扇门能否顺利打开和关闭,检查有无瓣膜疾病;还可以看房子的内部是否多了东西,检查是否有心脏占位性病变。
再者评估心脏的功能,主要通过测量射血分数去评估心脏的收缩功能,以及通过二尖瓣口的血流频谱和组织多普勒去评估心脏的舒张功能。
心脏彩超主要用评估心脏的结构:如心腔的大小,心脏的厚薄及功能、心脏的射血分数,瓣膜的开闭等是否正常,有助于诊断各种先心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心包积液、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疾病,可动态观察心脏搏动及血流动力学改变。
三、什么时候需要做心脏超声?
1、当有类似心脏病的症状(如胸闷、心慌、乏力等)或被发现有心脏杂音,医生怀疑患者有心脏病时,有必要做个心脏超声检查看看心脏结构和功能有无异常,未明确诊断提供依据或线索;
2、有高血压、高血脂及心脏病家族史的中老年建议定期体检,进行心脏超声及其他相关检查,因为不少患者症状不典型,需要进行心脏超声检查了解这些疾病对心脏的累积程度等情况,为临床治疗方案确立等提供帮助;
3、在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扩张性心肌病及先心病等)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根据病情定期或不定期地接受心脏超声检查,从而协助临床开展疗效判断及调整治疗方案等工作,并准确评价患者病情和预后。
四、检查前准备
在检查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患者开展心脏超声检查前,需要根据医生的要求控制进食情况,并根据医生的要求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方便在检查过程中变换检查姿势,更好的配合医生完成超声检查工作。此外,若患者本身具有其他病史,则需要提前告知医生,方便医生更好的对心脏健康情况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