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作为心脏内部的重要结构,在出现如关闭不全、瓣膜狭窄等心脏瓣膜疾病时,可危及心脏健康。但从目前来看,人们对心脏瓣膜疾病的了解较少,缺乏重视。下面就让我来带领大家,一切破解心脏瓣膜疾病的秘密吧!
一、什么是心脏瓣膜疾病?
心脏瓣膜是心脏内部的重要结构,正常人的心脏有四个瓣膜,分别为二尖瓣、三尖瓣两个房室瓣,以及主动脉瓣、肺动脉瓣两个半月瓣,它们负责在心脏跳动时配合开启和关闭,以确保血液单向流动,避免反流。心脏半膜疾病则是指心脏瓣膜出现结构或功能异常,随瓣膜病变的发生、加重,可导致瓣膜狭窄、关闭不全等问题。
二、心脏瓣膜疾病类型有哪些?
心脏有四个瓣膜,可根据不同的瓣膜将心脏瓣膜疾病分为以下几种。
1、二尖瓣疾病。二尖瓣也就是左房室瓣,发生病变后影响心脏左侧,连接左心房和左心室的瓣膜。患者可出现血痰、咳血、突发性急性左心室,以及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2、三尖瓣疾病。位于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当其出现狭窄或关闭不全时,可影响心脏右侧。患者可突发右心衰,出现腹胀、恶心呕吐、水肿、皮肤等症状表现。
3、主动脉瓣疾病:主动脉瓣也被称为半月瓣,位于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主动脉疾病可影响从左心室到主动脉的出口瓣膜,患者可出现心绞痛、心前区不适、胸痛等症状,运动后可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甚至晕厥现象。
4、肺动脉瓣疾病:位于左心室与肺动脉连接处,可影响从右心室到肺动脉的出口瓣膜。肺动脉瓣疾病患者,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疾病恶化可导致心衰,伴有水肿、腹胀等表现。
三、为什么会得心脏瓣膜疾病?
1、先天因素。先天存在心脏瓣膜缺陷或畸形,以及马方综合征等遗传疾病。
2、获得性因素。(1)老年退行性瓣膜病。(2)感染性心内膜炎等感染史。(3)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心脏病变。(4)风湿性心脏病,是导致二尖瓣狭窄的主要病因。(5)结缔组织疾病、类癌瘤、黏液样变性等。
总的来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心血管疾病,以及长期吸烟、酗酒、缺乏锻炼等不良生活习惯者,更容易患病。此外,心脏瓣膜病或其他可引起疾病的原发疾病家族史,以及早先接受过胸部放疗的恶性肿瘤患者,有较高的患病风险。
四、如何治疗心脏瓣膜疾病?
心脏瓣膜疾病治疗,一般需要根据疾病类型、严重程度、并发症情况等,综合选择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方案和手术治疗方案。药物治疗中,常用抗生素、降压药、降脂药进行原发疾病处理和控制;使用洋地黄类药物,起到强心和减慢心率的作用,改善心力衰竭;利尿剂,可减轻心脏负荷;β受体阻滞剂,可减慢心率、减少心悸耗氧量都等等。手术治疗包括心脏瓣膜修补/成形术、心脏瓣膜置换术、介入手术几种疗法。通过治疗达到减轻症状,保护心脏瓣膜免受进一步损伤,以及修复和置换心脏瓣膜的目标。
五、如何预防心脏瓣膜疾病?
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烟酒,饮食中注意低盐、低脂、低糖,增加蔬菜水果摄入量。以达到合理控制血压、胆固醇水平的效果,降低因高血压、高血脂等引发的瓣膜病变风险。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坚持锻炼习惯,以增强心脏功能,提高心脏瓣膜工作效率,维持心血管健康。
2、预防细菌感染。风湿性心脏病可引起心脏瓣膜疾病,且其具有可预防性。日常生活中,应预防链球菌感染,避免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达到预防风湿热发生的效果。加强自身免疫力,以防因细菌感染、感染而引起瓣膜病变。
3、保持口腔卫生。当发生牙齿和口腔感染,容易引发感染性心内膜炎。为此,需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和牙齿卫生习惯,合理饮食,限制含糖及碳酸饮料摄入;注重牙齿清洁,定期进行洁牙等。
4、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心脏健康体检,以尽早发现心脏瓣膜疾病,及时干预治疗。尤其有心脏瓣膜病家族史等风险人群,应定期进行心脏功能检查,避免瓣膜病变的发生。
心脏是人体循环系统的重要器官,在人体内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在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心脏可发生疾病病变,影响正常功能,甚至对人的健康造成威胁。因此,我们需要共同维护心脏健康,做好心脏瓣膜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提高健康水平。